以“数”赋能 以“智”提质
文章来源:人民邮电报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展示了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的累累硕果。30年间,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造了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的数字经济,形成了兼容并包、极富活力的网民群体。与此同时,互联网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描绘“实数融合”新图景。
互联网基础不断夯实
数字基石筑牢实数融合发展根基
《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持续丰富,网络基础能力持续优化。截至2024年12月,我国互联网域名总数为3302万个,“.CN”国家顶级域名数量达2082万个,IPv6地址资源总量达69148块/32;截至2024年11月,累计建成5G基站419.1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到2.09亿户,实现了“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
对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刘郁林表示,域名、IPv6等互联网基础资源是互联网的“神经中枢”,也是数字世界的底层基础。互联网基础资源在泛在移动、智能运维、安全可信、协作治理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正在为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提供更强大的网络承载能力。
与此同时,我国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和数字资产化进程不断加快,为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数据要素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刘郁林表示,互联网技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互联和数据互通,实现了各类数据汇聚激增,并通过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重组配置和协同利用,进一步释放乘数效应。
“实数融合”加速推进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2%,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已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5万个,反映出制造业领域实数融合正加速向纵深推进。
“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民生消费领域助消费、促便利的惠民利器,让民生幸福成色更足。”刘郁林表示。2024年,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进一步与消费流通、公共服务、农业农村深度融合。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8%;在线餐饮、即时配送等数字服务保持较快增长,城市IP、体育演出、非遗文化等“实数融合”新场景层出不穷;政务、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更加智慧,涌现出大批优秀案例;涉农数据进一步汇合,“寄递+农村电商+农特产品+农户(合作社)”模式广泛推广,有力推动村企双向“奔富”。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领引数字生产力跃升蝶变
《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智能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建设,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表示。
人工智能产业融合成效显著。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了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农业机器人等新型产业发展,通过改进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技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通过对传统产业生产制造全流程、全要素、各环节的赋能改造,能够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个,10年间增长近19倍。在服务业领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客服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实时响应服务,还能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体验,提升服务效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落地提速,网民使用率不断提升。
《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显著进展,技术路径基本探明,应用路径逐渐明确,产业化应用落地广泛。在网络视频等文化娱乐产业,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到内容策划、制作、宣发、个性化推荐和线上营销等各业务场景中,提升内容创作质量及商业变现效率。如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目前已有超过600万用户,累计生成超6500万个视频和超1.75亿张图片。
与此同时,网民应用加速普及。在用户端,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以“AI助手”“智能助手”为主要产品形态,并与即时通信、办公软件等传统互联网产品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交流、办公、创作体验。《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有3.31亿人表示自己听说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23.5%;有2.49亿人表示自己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17.7%。20~29岁的网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比例最高,达到41.5%;其次为30~39岁的网民,比例为23.9%;19岁及以下网民达到21.1%。
春节期间中国汽车等产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310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王恩博)记者10日从中国国家发改委获悉,春节期间(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火热开展,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等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人民币,下同),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66%、182%。
在“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带动下,消费者参与更新换新热情高涨。据官方初步梳理,春节期间全国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数码产品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分别约66亿元、105亿元、141亿元;北京、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以旧换新销售额均超过1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182%,其中电视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7%。主要电商平台春节期间消费品以旧换新搜索量超过4000万次,订单量同比增长40%以上。
新增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是今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的一大亮点。春节期间,消费者“辞旧机、迎新机”的热情被点燃,手机成为今年春节换新潮中的主力。
据初步梳理,春节期间全国手机等数码产品销售量突破450万台,销售额占消费品以旧换新总销售额的45%。有关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在春节期间参与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和手机等数码产品中,手机销售额占比近70%。
数字经济为全球经济带来新增长点
文章来源:人民邮电报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数字投资、ICT产品贸易等各领域发展均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各国转型发展、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力量。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在为全球经济带来新增长点的同时,加速成为各国增强经济韧性、实现经济复苏、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力量,主要国家相关布局进一步健全,数字经济供给侧与需求侧各领域均取得显著发展成效,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全球数字经济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战略体系正积极构建和完善。主要国家通过完善数字经济顶层战略、发布行动指南和路线图、优化组织架构等方式,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深化发展。在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数字安全等领域,各国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兼顾发展和安全,持续优化政策布局,突出本国发展特色,不断筑牢发展基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向纵深发展。
数字投资和ICT产品贸易成为助力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数字资本有效支撑全球经济复苏,拉动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扩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全球ICT产品贸易网络关联度持续增强,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升,对于加速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应用深化的新阶段,数字投资和ICT产品贸易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动力。
全球数字经济在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固定宽带速率和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提升,5G发展和商业部署加速推进,数据中心提供重要算力支持,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5G融应用生态加快形成,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力度加大,数字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并释放出巨大发展潜力。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315家运营商提供了5G业务,同期,5G网络连接占比由2019年的0.2%提升至23.9%,6年间提升了100多倍。GSMA数据显示,移动行业对全球GDP的贡献价值将从2022年的5.2万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近6万亿美元,到2030年则将增至6.4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5G将为全球经济带来超过9300亿美元的收益,约占移动整体经济影响的15%。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和AIGC、大模型等技术的爆发式增长,全球算力需求高涨,数据中心作为高性能算力的核心载体,产业赋能价值逐步凸显。全球各国积极引导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数据中心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绿色低碳发展态势显著。
《报告》指出,随着数字化转型支出持续上涨,大模型赋能产业转型成为新的趋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进入发展新蓝海。全球数据量持续增长、数据空间建设提速,数据交易市场发展壮大,数据价值进一步释放。全球数字合作加速推进,数字化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协同铸就数字新篇章。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全面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
《报告》指出,各国应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势,深化务实合作,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共同推动全球数字化进程,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让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构建繁荣、可持续的数字世界,为全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数字技术革新,铸就复苏核心驱动。数字技术创新持续重塑经济格局,助力推动经济复苏、增强发展韧性。从生产端看,创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使企业能够更精准地优化生产流程、预测需求和管理供应链。从消费端看,数字技术创新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体验,拓展了经济的多元性。此外,数字技术创新推动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等新模式,在突发公共事件等情况下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运转,减少了因外部冲击导致的经济停滞风险。
深化数字基建布局,奠定经济发展基石。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生产效率与创新能力、促进就业与经济增长提供了关键支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5G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这些基础设施也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能够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促进实数深度融合,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提升全球发展能力的重要力量。实体经济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而数字经济则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背景下,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能够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全球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从而增强全球经济的复苏能力。因此,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各国推动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未来,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将呈现跨领域、深层次的特点。(子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