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11日】中欧协会商务资讯

作者:ceatec 时间:2024/03/11

电子商务资讯摘要

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政策发布】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鼓励消费品以旧换新 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表示,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会议明确,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废旧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

 

  会议指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

 

  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物流降成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基本前提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主要途径是调结构、促改革,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打通堵点卡点,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统筹规划物流枢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


 

2、工信部等12部门为工业互联网制定“数字身份证”(经济日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作为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行动计划》从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以加快推动标识解析规模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主要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大部分。其中,标识编码相当于“身份证”或者“门牌号”,为工业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物理实体(如零部件、机器、产品等)、每一个数字对象(如算法、工艺记录、关键数据)赋予全球唯一编码。

 

  标识解析体系能够对工业互联网中的各类主体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确保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可控,促进工业互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上线超过330个,服务企业超40万家,日均解析超1.5亿次,拓展至46个行业。为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由“建”到“用”,《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同时,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

 

  《行动计划》从企业底层需求出发,探索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标识产品工具和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在各流程场景下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并实现降本增效。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据功能完善行业标准,构建行业数据字典、行业数据资源池等标识化信息服务模型,完善工业互联网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标识应用规模化升级。

 


3、交通运输部修订管理办法 快递不得擅自放快递柜(北京商报)

 

  交通运输部近日公布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2023年第22号令,下称《办法》)明确,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情节严重的,将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不能当面验收快件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与用户另行约定快件投递服务方式和确认收到快件方式。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

 

  《办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是未经用户同意代为确认收到快件的;二是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的;三是抛扔快件、踩踏快件的。


 

4、中央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新华社)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指出,要做好今年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以助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取得新成效,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到2024年底,我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体系更加健全,数字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群体间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更有质量,网络空间更加规范有序,助力提高数字时代我国人口整体素质,支撑网络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工作要点》部署了6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一是培育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包括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化履职能力、培育高水平数字工匠、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壮大行业数字人才队伍。二是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包括建设数字无障碍环境、提供普惠包容的公益服务。三是支撑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包括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扩展数字消费需求空间。四是拓展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场景,包括推动数字公共服务普惠高效、提升重点生活领域数字化水平。五是打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包括营造共建共享社会氛围、构建数字法治道德规范、维护安全有序数字环境。六是强化支撑保障和协调联动,包括完善协同支撑体系、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5、人社部制定指引指南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经济日报)

 

  2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对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等职业的报酬支付、工作休息、劳动纠纷等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将更好帮助企业合规用工,切实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近几年,平台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线上接受互联网平台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工作的劳动者的权益备受社会关注。平台企业对这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存在多种组织和管理模式。比如,外卖配送用工模式有专送骑手、众包骑手,网约车用工模式有C2C模式、B2C模式和聚合模式。不同用工模式对传统用工管理、就业服务、劳动保障权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工作时间过长、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不明确、平台规则制定不透明、维权难度大等新情况新问题反映较为突出。

 

  继2021年人社部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后,相关部门又多次推出面向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重点群体的专项权益保障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合理界定了企业的劳动保护责任,创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机制。不过,在指导和推动企业落实有关政策规定的过程中,企业反映相关政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希望能出台更具体的实施办法,便于企业准确理解和全面执行。

 

  新规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提出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计算办法和休息办法,即工作时间达到上限,平台应停止派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明确,平台企业应当与工会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协商,合理确定劳动者连续最长接单时间和每日最长工作时间。劳动者工作时间达到上限时间的,系统应推送休息提示,并停止推送订单一定时间,以保障劳动者获得必要休息时间。

 

  另一个被确立的权益是,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适用劳动者实际工作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同时,针对许多快递员提出的法定节假日继续工作能否获得加班费的问题,新规明确,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企业需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本人。


 

6、国资委推动央企发展人工智能(证券日报)

 

  2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指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央企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创新策略、应用示范和人才聚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会议强调,央企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SORA大模型】

 

7、Sora三大突出亮点 行业变革来临(京报网)

 

  OpenAI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具有三大突出亮点。一是高流畅度与稳定性,自动生成的60秒长视频可以保持视频主体与背景的高度流畅性与稳定性;二是具备单视频多角度镜头能力,可以在一个视频内实现多角度镜头,分镜切换符合逻辑且十分流畅;三是极大提升视频真实感,Sora对于光影反射、运动方式、镜头移动等细节处理得十分优秀,可以极大地提升视频观看的真实感。

 

  AI视频生成的难点在于,一是视频是连续的多帧图像,要有逻辑性,而非简单的图片组合;二是在模型复杂度、计算难度和成本方面存在较大障碍,且需要大量的“文本-视频”配对数据和多样化的数据集作为辅助。目前,行业内大多数AI生成视频时长为5-15秒,而Sora将其提升至1分钟,可支持生成多个镜头,同时基本维持角色和视觉风格的一致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现实世界。

 

  从技术角度来看,Sora采用了“扩散+Transformer”的视频生成大模型技术路线,实现了里程碑式的技术进步。相较以往使用的U-Net模型,Transformer架构的参数数量和性能均有大幅提升,可以支持任意分辨率、长宽比、时长的视频训练数据,避免因压缩而导致的训练数据质量下降问题。

 

  此外,Sora拥有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压缩视频的自编码器,这也极大延长其视频时长。

 

  Sora的出现预示着行业变革的来临。在内容创作与媒体领域,它将彻底改变视频制作的传统方式,助力创作者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式创作出高质量视频,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提升。对于广告、电影预告片和短视频等行业,Sora模型更是可能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同时其在模拟世界方面的能力为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等行业开辟巨大潜力空间。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Sora的技术思路与此前常用的Diffusion完全不同。此次OpenAI利用其大语言模型优势,把LLM和Diffusion结合起来,让Sora拥有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模拟两层能力,增强产生视频的真实感。

 


8、Sora将对世界带来四方面影响(安邦智库)

 

  近日,OpenAI发布的Sora已经具备生成多个角色、包含特定运动的复杂场景和精确描绘对象和背景细节的能力。其可以在单个视频中创建多个镜头,依靠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准确地解释提示词,保留角色和视觉风格,创造能够表达丰富情感的角色。专业人士表示,这些应用如果叠加其他技术,对世界将会产生重大的推动式的影响和冲击。

 

  一、对众多行业发展和相关就业的影响。在ChatGPT推出后,多数行业开始改变运作方式,许多职业受到冲击,部分工作岗位开始被AI所替代。在Sora模型推出后,类似的事情同样会发生。从网络上的反应来看,部分影视行业从业人员认为该行业将会受到AI的严重冲击,甚至整个行业的饭碗都会被AI抢走。2023年5月,好莱坞编剧发起全行业罢工,抗议制片公司大量使用AI工具介入剧本写作。Sora的出现完全有可能将AI战场带入好莱坞,甚至对全世界的影视业造成重大影响。当然,AI应用的进步也会产生大量新的职业。人类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积累,如果被AI学习替代,世界将会发生重大变化。OpenAI旗下的ChatGPT可以在不上法学院的情况下通过律师考试,而Sora则可能在不上电影学院的情况下拍摄电影。

 

  二、Sora的出现将使得真假世界更加难以区分。从信息角度看,AI技术的进步使得世界上区分真假信息的难度大大增加。过去,很多假信息是通过文本编造的方式来呈现,随着AI技术的进步,假信息通过文本与语音、图像和视频的结合,使得造假范围大大扩展。今后,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得恶意者可以通过更加高级的方式,创造“完全真实的虚假信息”。未来的世界里,不仅是“耳听可能为虚”,而且“眼见也不能为实”。

 

  三、AI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工具的易得性,可能制造大量新的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在安邦智库看来,信息获得、信息创造与信息传播,是信息社会的“普遍权力”,它打破了过去只有权力机构(国家或媒体公司)在上述领域才拥有的垄断权力。但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网络社会里,信息权力的分散化与普遍化,极大地消解了权力机构的信息垄断。但与此同时,也制造了新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数字时代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会因为AI技术的进步而扩大。

 

  四、掌握AI技术的巨头是否会成为“超级怪物”。网络时代的出现,并未带来真正的信息多元和信息自由,在海量信息的网络时代同样存在信息垄断和“有效信息沙漠”,互联网底层核心技术和规则的控制者,仍然对信息受众有着控制能力。类似的情况今后在AI时代也可能再次出现。比如,高水平的AI大模型技术和应用,有可能掌握在极少数公司手里,使得这些AI巨头成为难以受到法律约束的另一种权力,按这种轨迹发展下去,AI巨头完全可能成为新的“超级怪物”。

 


9、Sora进一步推动电商平台运用AI(亿邦动力)

 

  Sora在TikTok上未经任何宣传即吸引超过10万的粉丝,获得超过50万次的点赞,TikTok本身也意外成为Sora的训练素材库,让人们重新思考AI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关系。

 

  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来说,这一变革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电商平台纷纷涌入AI市场,试图通过AI技术革新“人、货、场”三大核心要素,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AI技术在电商营销领域的应用已经显现出巨大潜力,通过大模型提升营销效率,广告个性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基于大模型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跨境卖家在不同国家经营时遇到的翻译和内容本地化问题得以解决。此外,AI的图片和内容生成能力也使得商家能够更高效地制作广告素材和商品描述。商家们也开始感受到AI带来的实际利益。速卖通商家使用阿里AI翻译海外客户需求已成为日常操作,亚马逊卖家则借助平台AI工具自动生成商品列表和图片。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提升商家的运营效率,也为其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总体来看,Sora在TikTok上的成功只是AI技术在跨境电商领域应用的冰山一角。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应用的不断涌现,有理由相信AI将为这个行业带来更加革命性的变革和前所未有的价值。

 


10、Sora冲击影视制作和图片视频等产业(新华社)

 

  OpenAI表示,Sora目前仅向设计师和电影制作人等部分特定人群提供访问权限,以获取有关改进该模型的反馈。一些分析人士认为,Sora再次凸显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现实生活和传统行业的深远影响。人工智能在视频生成领域的巨大发展前景为塑造影视产业新业态打开大门的同时,恐将颠覆现存影视产业。好莱坞去年遭遇63年来首次编剧和演员全行业罢工,因该行业的部分工作机会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Sora横空出世让这一威胁变得更迫近和真切。主营图像处理、视频制作软件的奥多比公司股价应声下跌超过7%。

 

  AI的进化速度远超预期,毋庸置疑,AIGC极具破坏性创新的潜力,现有的产业格局如短视频、广告、游戏、影视行业等产业格局将会被重塑。不止ChatGPT受到Sora的冲击,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视频动图软件公司Adobe在Sora发布的次日股价暴跌超7%;美股图片和视频公司Shutterstock 2月16日跌逾5%,市值一夜蒸发超7000万美元。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每年销售价值约10亿美元的照片和视频。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未来4到5年,全球AI数据中心规模将增长到2万亿美元。在此期间,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芯片会持续出现。

 


【春节网络消费】

 

11、节前电商快递企业持续提供网购和配送服务(央视《新闻联播》)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仅20天,全国网络零售额就达到近8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各地紧盯市场和天气变化,动态调整生活必需品供应。主要电商、快递企业持续提供网购和配送服务。北京、广东等地的重点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延长营业时间;返乡人口较多的四川、河南等地,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的蔬菜、水果储备增加一倍以上。线下市场火热,线上消费旺盛。

 

  国家邮政局实时数据显示,进入腊月以来,日均揽收量约4亿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生鲜特产加速进入百姓餐桌,智能绿色升级类产品在农村市场热销,年货流动的范围、频次、种类均超过往年。

 


12、除夕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0%(央视《新闻联播》)

 

  据商务部大数据监测,2024年除夕,部分重点大型超市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0%。除夕当天,重点电商平台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40.8%,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1.7%。全国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油、肉类、禽蛋、蔬菜、水果库存充足。假期首日,粮食、食用油、猪牛羊肉、鸡蛋、蔬菜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除夕夜,网联清算公司和中国银联处理的全行业网络支付交易达到峰值,最高并发量为每秒10.9万笔,相较2023年增长4.61%,创同期历史新高。

 

  电影春节档迎来“开门红”,全国观影总人次达2552万,超2023年春节档首日总观影人次。截至2月10日21时,当天票房达13.2亿元。

 


13、重点监测电商平台住宿营业额同比增长超六成(央视《新闻联播》)

 

  据商务部大数据监测,初一到初五,节庆商品销售火热,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绿色有机食品、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生活必需品货丰价稳,全国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油、肉类、禽蛋、蔬菜库存充足,粮食、食用油、猪牛羊肉、鸡肉、鸡蛋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蔬菜价格比节前下降1.2%。

 

  服务消费明显升温。重点监测电商平台住宿营业额同比增长超六成,其中哈尔滨周边乡村民宿营业额增长3倍以上。

 


14、春节假期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增长8.5%(央视《新闻联播》)

 

  商务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8.5%;春节期间,年夜饭、亲友宴等餐饮消费旺盛,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7%。“龙”元素饰品、新中式服装鞋帽销量翻倍增长,国潮、国韵、国货大放异彩。县域市场里,国产洗地机、洗碗机等智能家居产品的销量增长六成以上。冰雪消费、文体消费格外火热。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网联清算公司和中国银联处理的全行业网络支付交易持续增长。春节除夕至大年初八,日均处理交易26.3亿笔、金额1.25万亿元,相比去年春节假期,日均分别增长18.6%和8.0%。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八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

 

  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分析显示,春节假期,全国重点商圈客流量累计达到2.5亿人次,同比增长18%,外来客流增长明显。上海静安商圈等35个商圈举办四百多场主题活动,节日期间,全市线上线下消费零售总额达到569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服务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2.3%,消费正持续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

 

 

15、2024年全国网上年货节零售额日均增长近9% (央视网)

 

  “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圆满收官,实现“消费促进年”12场重点活动的开门红。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活动期间全国网络零售额约1.2万亿元,较去年日均增长近9%。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网上年货节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参与度更高。举办300余场配套活动,千余家电商和流通企业参与。上海、广西、陕西等地发挥区位优势,促进东盟、中亚等地优质产品对接中国市场,“东盟电商主题周”“中欧班列年货节”“桂品出海”等活动,引进国外好物的同时助力国货走出去。

 

  二、年节味更浓。天津、江苏、黑龙江等地联合电商平台推出新春专享优惠,北京、湖北、甘肃等地推出“民俗年货节”等特色活动,上海、云南、福建等地举办“新年文旅特惠”等活动。

 

  三、焕新力更强。本届年货节聚焦三大主题开展焕新促销。家居焕新方面,浙江、重庆、江西等地举办焕新消费节等活动,主要电商平台对200多个品类、千余种家电开展以旧换新,节能中央空调、折叠屏手机线上销售额分别增长262.1%、131.2%。国潮焕新方面,安徽、陕西、上海等地推出“老字号国潮”等专场,唐装、国潮首饰线上销售额分别增长261%、204.2%。场景焕新方面,广东、山西、河北等地利用AR/VR技术搭建云上大集,消费者可在线感受传统集市的热闹氛围。


 

16、湖南网上年货节零售额增长23.7%(湖南民生网)

 

  湖南省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零售额达198.8亿元,同比增长23.7%。网络消费“开门红”,带动线下消费活跃。湖南省内各市州、主要电商平台、电商企业及品牌商家,围绕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创新融合消费场景,推出形式多样、湖湘年味十足的促消费活动。

 

  央视春晚长沙分会场助力长沙在线餐饮、住宿、旅游持续火爆,网络零售额达122亿元,同比增长17.6%。娄底开展“数商兴农”年货直播,甄选山茶油、干豆角、米粉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过400万元。郴州打造郴味季、甄选季、实惠季、惊喜季等系列活动,组织本地特色产品1000余种,参与商品数量达25万件,线下所有商超参与配套活动,线上交易额达1.5亿元。

 


17、海南网上年货节零售额达144亿元(澎湃新闻)

 

  海南省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零售额达144.33亿元,同比增长20.69%。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63.51亿元,同比增长10.02%,推动快递包裹总量达到1347.52万件,同比增长10.14%;服务型网络零售额80.82亿元,同比增长30.65%,其中在线旅游、在线餐饮、生活服务类网络零售额分别为62.26亿元、8.73亿元、7.04亿元,在服务型网络零售额中分别占比77.04%、10.80%、8.72%,南山文化旅游区、西岛、鹿回头风景区等旅游景点备受消费者青睐,线上热度持续走高。

 

  活动期间,海南直播电商商家抢抓“春节备货”契机,通过推出新的促销活动和“高质价比”的商品,使直播间快速升温,叠加假日流量转化,推动本地直播观看人次累计7888万次,累计直播场次达1.26万场,促进直播网络零售额实现8.97亿元,同比增长15.23%。

 


18、黑龙江网上年货节实现电商促消费开门红(中新网)

 

  黑龙江省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共发动1200家电商平台和商贸流通企业参加,涉及1400个品牌、9700余个单品,开展电商直播3300场,累计观看人数8200万人次,促成直播交易下单249万单,黑龙江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1亿元,实现2024年电商促消费“开门红”。

 

  黑龙江省商务厅与云闪付、美团等知名企业对接,推出“云闪付满额立减”“年货外卖”“年终盛典”等省级专题活动,进一步扩大黑龙江省年货节规模及影响力。并且黑龙江省13市(地)积极动员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品牌企业参加年货节,开展“动静结合、独具特色”的线上促销活动70余个。哈尔滨市开展小康龙江“年货”大集活动,组织年货选品对接及企事业团购选品会,为企业提供优质、特色农产品购销渠道,全市累计实现网络交易额约5亿元。

 


19、甘肃网上年货节零售额达31.7亿元(央广网)

 

  甘肃省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零售额达31.7亿元,较去年增长8.9%。假日期间,甘肃省商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销活动,鼓励各平台推出“年货云送礼”“春节不打烊”等促销活动,通过“线上推广+门店直播”实现电商与实体零售融合互动,繁荣春节节日市场。围绕“冰雪”消费新热点,线上推出滑雪运动产品及门票销售专区,让“冷冰雪”点燃“热经济”,以新供给激发新消费。年货节期间,全省各类冰雪运动实现网上销售额82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4%。

 


20、深圳网上年货节销售额超千亿(央广网)

 

  深圳市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销售额达1015.1亿元。网络零售前三实物商品大类分别为通讯器材、日用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占比分别为23.0%、13.6%、11.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4.4亿元,占广东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比重为30.4%,排名第二。

 

  活动期间,深圳各大电商平台及重点品牌企业举办了50余场促销活动,累计直播超500余场。据不完全统计,重点参与商家累计营业额超100亿元,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带动销售增长,亮点纷呈。深圳市商务局将继续聚焦商务部“消费促进年”这一基本定位,推动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不断释放网络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创新。

 


21、广州网上年货节零售额较去年增长12.9%(大洋网)

 

  广州市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销售额达945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2024首场线上促销活动“开门红”。

 

  本次活动广州市商务局从三个方面带动消费。

 

  一、紧扣年节需求热销礼盒。各大平台突出自身品牌特色,打造应节礼盒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刺激年前消费热度,赋能年货商品销量旺盛拉动开年经济增长。广州酒家通过抖音平台主推佛跳墙、饼酥礼盒、腊味礼盒等年货爆品,通过“限时限量购”“多件特价”等促销方式,期间成交金额超1000万元。京东常温店年货礼盒销售量同比增长110%;辛选本次活动与多家国货品牌合作。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等国货品牌齐聚直播间,累计销售超160万单,生鲜产品销售近350万单,年货销售额破16.85亿元,并助力多个中小服装企业清仓款式超1000多款;茶里CHALI春节必囤解腻消食茶,潮养+小吊梨汤共计销售额超100万。

 

  二、打造主题场景赋能实体。鼓励推动线下采购和线上直播带货相互融合,形成提振新型消费的合力。苏宁易购年货节期间,物流次日达覆盖率超9成,线上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上涨超80%。节日“浪漫经济”带动电子礼物热度上涨,销售同比增长超70%。门店以旧换新家电订单量同比增长2倍,家电热门品类订单量同比提升56%;美团小象超市结合用户新年聚餐场景,主推海鲜、肉禽蛋、乳奶等品类,叠加“半价日”优惠及快送服务,推动礼盒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盒马推出“上盒马,万市大集”活动,主推“年货+礼盒+家宴+出行”四大场景需求,带动GMV增长超30%。

 

  三、加码让利激发消费动能。助力消费者购买优惠好物,同时,帮助中小商家走出困境,提振商家信心,加速消费复苏的步伐。唯品会开设“新春主题月”“新春年货节”“春节不打烊”等活动,围绕新年穿搭、春节出游、团圆聚餐等新春消费需求,销售品类排名TOP5的分别是女装、母婴鞋服、男装、内衣及美妆护肤;本来生活以实实在在的优惠活动,为消费者打造一站式年货采购体验。此次活动涉及的商品SKU数量达7397个,销售额环比增长208%,订单量环比增长154%。

 


【行业观察】

 

22、中国十四大互联网公司2023年盘点(晚点LatePost)

 

  《晚点LatePost》近日发布《中国十四大互联网公司2023年盘点》(以下简称《报告》)提出,2023年中国互联网公司核心词为竞争恢复、分化加剧,已上市互联网公司前十总市值为9348亿美元,较2023年初缩水2442亿美元。

  

  字节跳动:逐步完成改组,以对抗大公司病。字节跳动在疫情期间转为事业部制,试图在多个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开疆拓土,消费硬件、教育、游戏、云计算、企业服务。各业务板块分清边界、独立决策,如同在集团内分出六个子公司,由六位CEO负责。2023抖音电商支付成交额(GMV)合计超过2.2万亿元,同比上升40%左右,远高于基本停滞的消费增长,但低于前一年的100%。

  

  腾讯:调整边界,多方竞争。腾讯经过两年艰难调整,收入与利润恢复两位数增长。同时,腾讯也调整了2013年的“开放”战略——放弃一部分不擅长的业务板块,入股曾经的竞争对手京东和美团,减持冬海集团(Shopee母公司)且放弃超级投票权。随着其最核心的游戏与企业服务业务双双进入转型期,腾讯再次进入电商与本地生活领域,视频号的崛起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进程。目前,微信视频号的日活跃用户数已仅次于抖音,位列全国第二,2023年微信视频号电商GMV约1000亿元。腾讯还将扩大视频号电商业务的队伍,微信支付团队已参与到视频号电商的建设当中。腾讯游戏和腾讯视频恢复在抖音上的买量合作。2024年1月,腾讯游戏旗下《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英雄联盟手游》等王牌游戏陆续登上抖音直播。

 

  阿里:反反复复的一年。阿里股价下跌超过11%,市值一度被拼多多超过。自2023年3月底阿里集团宣布“1+6+N”变革,拆分后最先计划上市的三项业务进展并不顺利,菜鸟在2023年10月递交上市申请,但目前仍在进程中,要完成10亿美元的募资目标仍有较大难度;盒马暂缓上市进程;阿里云放弃独立分拆上市。阿里集团最主要的几个职位均被替换,原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职位由蔡崇信接任,CEO由吴泳铭接任。吴泳铭同时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和电商业务淘天集团CEO。阿里划分出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后者诸如银泰、大润发等都会寻求更灵活的资产处置方式。

 

  拼多多:大公司集体学习的榜样和噩梦。2023年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股价下跌,拼多多逆势上涨近80%,跑赢纳斯达克综指以及多数美国互联网大公司。到2023年11月,拼多多市值达1900亿美元,首次超阿里巴巴,是京东的4.5倍。在赢得低价战的同时,多多买菜抢占社区团购业务,稳居行业前列;出海业务Temu在2023年进入近50个国家,吸纳约2.7亿用户,完成近180亿美元GMV。阿里、京东学习拼多多低价运作,加大力度投入百亿补贴,改变流量分发方式,并在2023年末上线“仅退款”功能;美团优选学习多多买菜对一线放权,给予更高的灵活度;TikTok Shop、Shein、速卖通等效仿Temu,相继推出全托管模式。

  

  网易:找回游戏创业的热情。网易大概是过去一年里最“出其不意”的互联网公司。2021年2月中概股估值整体冲向巅峰时,网易市值大约是1/4个美团。两年十个月后,网易反超了美团,成为中国市值第四大的互联网公司,排在它前面的依次是腾讯、拼多多和阿里巴巴。网易超过美团是因为跌得比后者少,背后依赖的是它最核心的游戏业务在过去一年行业转向期,仍然保持了极为稳定的表现。《蛋仔派对》《全明星街球派对》《巅峰极速》《逆水寒》的大获成功让创始人丁磊重拾游戏创业热情。其中,《蛋仔派对》成为网易有史以来日活跃用户数最高的一款手游,巅峰时期达3000万。2023年12月,腾讯上线了自己的派对游戏《元梦之星》,并砸下超10亿元的推广预算。网易游戏的成功得益于整个游戏行业的转向。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数据显示,这一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超10%;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超14%。越来越多曾被认为小众的领域正在崛起,比如二次元、女性向游戏。这些游戏更多通过剧情、内容而非玩法吸引玩家,中国游戏行业似乎要变成欧美游戏业的样子——成为一门不稳定的IP和内容创造出生意——这恰恰是网易擅长的。另一边,拥有7亿日活的抖音、1亿日活的B站让游戏公司有了更多流量来源。一位网易人士告诉《晚点LatePost》,《蛋仔派对》《全明星街球派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团队玩懂了抖音的流量。这也让网易有了与传统游戏渠道对抗的可能。一位网易游戏人士告诉《晚点LatePost》,内部正在思考,未来是否可以推动更多游戏与硬核联盟“解绑”。根据Sensor Tower近日发布的2023年11月中国手游发行商全球收入排行榜,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前100中有37家中国公司,合计吸金18.7亿美元,其中网易位列第二,仅次于腾讯。当月网易有3款手游挤进中国App Store手游收入榜的前十,其中排名第3和第10的《易水寒》跟《蛋仔派对》,分别是网易今年和去年推出的自研爆款,而常青手游《梦幻西游》位列第8位。

 

  美团:进入战时状态。2022年上半年,美团调研抖音本地生活之后,认为这个新生对手带来的威胁可控。而到下半年,美团已把抖音视为核心对手。美团采取一系列业务策略,包括在各环节调整商家费率和放松门槛,调高营销预算,向用户发放更多补贴,牺牲一部分到店业务的利润率以稳定其市场份额。但组织调整还是来得晚了一些。抖音依然在加大对本地生活的投入,拼多多也正对这一市场虎视眈眈。在现今消费环境下,美团最核心的外卖业务也出现疲软。2023年11月底的三季报大会上,美团CFO陈少晖表示,四季度外卖收入同比增长将略低于三季度,并且三季度到店、酒旅业务的经营利润同比下降,抵消了餐饮外卖业务利润的“稳健增长”。美团此前曾预估2025年外卖日订单量达到1亿单,现今预期被调整到2027年。闪购业务依靠外卖的履约网络,成为美团新增长点,该业务体量目前占即时配送单量的十分之一。新业务的亏损较上年进一步收窄。由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后改名为小象超市)、快驴等构成的新业务连续三个季度减亏,从去年前三季度的225亿元缩减至153亿元。但它们距离盈利仍然很遥远。2024年2月2日,美团股价收跌于63.25港元,已经低于2020年初由新冠疫情导致的恐慌水平之下,总市值亦跌破4000亿港元。相比3年前的高点,美团有2万亿港元的市值消失。这直接影响了美团员工的收入。美团宣布了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最主要的变化是整合原本独立的两个事业群(到家、到店)和两个平台(美团平台、基础研发平台),打包交给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统一管理。调整背后的逻辑是为了应对竞争对手的进攻,美团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稳固主业(外卖+到店)上,加强协同。现在的美团,不得不进入战时状态,聚拢业务,集中御敌。如何找回内外部丢失的信心,是2024年美团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Shein:离开安全地带。2020年疫情之前,Shein以低调的状态发展,但其估值已经超过150亿美元,收入也接近百亿美元,在其最大的市场美国,Google上搜索Shein的人数已经是Zara的三倍以上,但在当时各种统计独角兽公司的排行榜中,Shein都不在其中。这给了Shein足够的时间打磨供应链,它搭建了一套深入服装设计、面料采购、加工、下订等各流程的供应链体系,还帮助供应商扩建厂房、改良设备,一起研究如何升级锁边工艺。靠着中国外溢的供应链能力和创始人许仰天领先于跨境同行的互联网改造能力,Shein远离了国内电商的红海竞争,成了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零售商。但随着体量越来越大,不可预知的监管日益加强,Shein被动走出了安全地带。到了2023年,随着IPO推进,Shein开始面临中外监管压力。美国主流媒体开始关注这家公司每年跨境卖了多少衣服,对环境、对本土商业环境造成何种影响。商业竞争也随着Temu的出现而加剧。过去一年,Shein员工们的下班时间从七、八点延长到九、十点,一些部门每个月至少要工作224个小时;2023年,Shein的市场营销费用占销售额已经接近10%,而上一年仅为个位数,曾经连续几年下降。到2023年10月,服饰已经成为Temu最大品类之一,在销售额中占比达30%。其第二大品类生活方式也是Shein目前增长最快的品类。双方在过去一年相互诉讼,相互抢夺员工、商家。Shein去年在美国、巴西等市场推行了平台模式,允许第三方商家入驻,从服装扩展到更多生活方式品类、从年轻女性扩展到全人群。为了在平台中引入更多品牌,也为了和欧美传统零售业增加合作,Shein去年8月收购了快时尚女装Forever 21母公司美国服装品牌运营商SPARC Group 1/3的股权。两个月后,Shein又收购了英国快时尚品牌Missguided及其所有知识产权。据去年11月外媒报道,Shein还可能会收购英国时尚品牌Topshop。为了扶持入驻平台的第三方卖家,Shein采取和Temu类似的托管模式——卖家只需要将货品送至平台的广州仓库,由Shein负责产品营销、履约。2023年,Shein完成超400亿美元销售额,获得超300亿美元收入,至少有25亿美元的净利润。不过和账面拥有超2000亿元现金资产的拼多多和营收达1100亿美元的字节跳动相比,它的资本储备并不丰厚。5月Shein完成了一轮20亿美元融资,在红杉资本、泛大西洋资本等老股东之外,引入了阿联酋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沙特主权财富基金两家新股东,此前Shein收购美国服装品牌运营商SPARC Group股权时,后者也以换股的方式持有了一部分Shein的股权。

 

  京东:创始人全面改革,但难以兼顾多快好省。2023年京东美股股价下跌约59%。目前京东市值仅为拼多多的19%,一年前两家公司的价值只差大约两成。2023年,刘强东对整个京东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变革,核心围绕“成本、效率、体验”,刘强东将“低价”作为未来三年京东零售的核心方向,不再考核营收,只看GMV,一切以低价为最高优先级。去年3月上线的“百亿补贴”是低价战略落地的一大阵地,不过效果有限。从咨询公司久谦的监测来看,2023年8月2日这天第三方商家提供的货品已经占到82%,但在与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同款的商品中,京东价格有优势的只占22.6%。2024年1月,京东还上线了“京喜工厂自营店”,希望以少量精选的SKU、工厂直销的价格打造爆品。刘强东对此极为重视,几乎每天都要和团队开会讨论,这一项目的地位与第三方商家、自营平级,被称为“联营类电商”,即和工厂联合经营。京东表示,此前同样一款商品,第三方商家花100元买到的平台流量资源,自营商家只要30元就能买到,因此同样的钱,自营商家能获得3倍以上的曝光效果。调整后,自营商家需要支付70元才能获得价值100元的流量资源。两边的差距缩小,但依然不平等。正因为和品牌商深度绑定,京东自营才能保证正品,货源供应才能稳定,大规模直采带来了更低的成本;也因为长期投入供应链,京东自营才能送得快、售后好;由于设置了商家入驻的高门槛,才避免了假冒伪劣商品在京东平台的盛行。

 

  快手:放弃成为抖音之后,全面盈利。2022年快手成为全行业第一家高调推行降本增效的互联网大公司。2023年快手终于实现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二季度净利润超14亿元。与此同时,快手日活跃用户数也达到3.86亿的历史新高。快手电商重点研究与学习的对象从抖音变成了拼多多。快手认为下沉市场并不是中低端市场,而是人口基数最大、面积最大、潜力最大的蓝海市场。业务稳定后,快手有了更多精力处理组织问题,2023年8月快手已针对职级体系进行了一轮调整,包括改革职级体系,放弃区分专业职级和管理职级;同时压缩了职级数量,从14档变为10档。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商业化部门,新一轮组织架构变动后,快手“内循环中小客户中心”将由商业化事业部移向电商事业部,这既能让参与内循环广告的部门之间更好得协同,有助于缓解内循环广告和电商业务之间的矛盾。站在商业化部门的角度,广告的流水越高越好,但电商部门更希望广告主能用更少的广告费用撬动更多销售额,这样有助于吸引更多商家入驻,提高平台整体GMV。

 

  蚂蚁:继续解决合规问题。2023年1月,蚂蚁集团宣布实控人马云和另外三位重要股东将解绑,并有新股东入伙。将使得马云对蚂蚁集团的表决权从53.46%降至6.2%。由于其余表决权分散在互不结盟的股东手里,蚂蚁集团将不再有实控人。2023年12月29日,央行宣布同意该变更。同一时间,作为蚂蚁关联公司的恒生电子、国泰产险也宣布变更为无实控人。2024年1月26日,蚂蚁集团的相关调整走完了中国工商系统的全部流程。

 

  按照蚂蚁的说法,更加透明且分散的股份表决权体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相比管理层的主动削权,蚂蚁在业务上的调整和合规走得更远。2023年初,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百亿增资计划获批,其注册资本将由原来的80亿元扩大至185亿元,引入包括杭州金投数科(杭州市政府)、南洋商业银行(信达)、中国华融、重庆农信在内的国资股东。随着2023年7月蚂蚁及旗下机构被罚71.23亿元的决定落地,持有蚂蚁1/3股份的阿里巴巴宣布将按照5671亿元(约合784.8亿美元)的估值,回购不超过7.6%的蚂蚁股份。这一估值水平虽较2018年C轮融资后估值折价近47%。一系列调整后,蚂蚁集团2023年上半年利润从2022年的185亿元降至158亿元。同时,因为贡献最多利润的信贷业务规模被严格控制,以及余额宝主动和被动降规模,蚂蚁集团遭境外股东下调估值。监管文件显示,普信集团对蚂蚁估值从2020年10月底的4128亿美元,下调至2023年10月底的不足400亿美元。

 

  百度:豪赌大模型,最All in的一次。从O2O、电商、短视频、直播,过去十年,百度几乎追逐着每一个互联网大趋势,宣称All in。这次的大模型也没有例外,相比之前的几次,百度对大模型的All in力度空前。2023年,百度CEO李彦宏成为中国大互联网公司的头号大模型的头号鼓吹者。对外的十多次公开发言中,他几乎全在谈论大模型,劝说创业者不要再做大模型,做大模型应用更有价值,最好基于百度的大模型;对内也一样,过去一年,李彦宏调动公司几乎所有资源去做与大模型相关的业务,季度总监会的讨论核心都是大模型。百度高层把大模型当作公司重返中国科技行业中心位置的关键。百度在2023年10月宣称文心大模型4.0“综合水平与GPT-4相比已经毫不逊色”。许多从业者不认同,他们认为百度的大模型虽有特色,但与中国不少公司研发的大模型能力强不了多少,与GPT-4还有明显差距。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宣布其大模型逼近GPT-4水平,比如智谱AI、MiniMax、百川智能。

 

  在培育大模型平台和开发生态方面,百度的文心大模型靠着先发优势,吸引了不少开发者。最典型的例子是百度围绕文心一言应用开发的“灵境矩阵”,2023年9月发布时还是“插件生态平台”——让开发者做大模型“原生应用”,等到12月就变成“智能体(Agent)平台”——让开发者打造大模型时代的产品能力。2023年百度的股价增涨4%,表现已经算稳健,好过中概股整体,远超阿里、美团;但跟美国同行相比,要差不少,微软、Google都涨了近60%。百度高层把2024年当作大模型决胜之年,这一年百度能赢得多大市场,将直接决定它未来的体量。

 

  携程:一年赚回疫情三年的损失。三年疫情让携程累计经营亏损28亿元,但2023年前三月,携程已挽回大部分。截至2023年9月底,携程年内累计经营利润超过91亿元,相当于2019年全年水平。2023年上半年末,携程现金超流过600亿元。作为国内最大在线旅游和机票预订平台,携程丰富的供给和高粘性客户间相互催化,推动其快速复苏。在疫情结束后的旅行反弹里,平台的恢复远快过平台上的酒店、航空公司。这与酒店业分化的业绩以及航空公司的挣扎形成反差。据民航总局通报,2022年和2023年国内民航业分别亏损超2000亿元和300亿元。

 

  贝壳:在脆弱的市场里获得创纪录的利润。贝壳从北京的房屋交易中收2.5%佣金,而美国是经纪向买卖双方各收3%。现在正是供需变化的时候。2023年,中国新房交易量创八年新低,销售额回到大约2016年的水平,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7.3%。贝壳找房即将在这样的市场里收获创纪录的利润,2023年前三季度,其营业利润已达49.7亿元。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逾40万家活跃门店、近40万名活跃经纪人以及近5000万每月至少打开一次贝壳应用的用户,2023年上半年贝壳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收入取得两位数增长。主管部门一步步解除房屋交易的限制,央行指导商业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根据Wind数据,2023年9月全国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4.02%,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还低。据新华社消息,北京链家中介服务费率在去年9月从2.7%降至2%、收费模式也从买方全额承担改为买卖双方各承担1%。贝壳没有机会拿到更多抽佣,但依然迎来了最高的利润。国企开发商带来收入和利润基本盘,同意更快、更贵结账的地产商贡献高回报。去年三季度,贝壳在房屋交易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利润率继续升高。脆弱的市场反而给了贝壳增长的动力。

 

  小红书:来到用户和商业化收入增长的关键节点。2023年初,小红书的日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关口,但用户在线上的所有需求都被各类app满足,支撑公司过去用户增长的动力已经消弭,小红书计划用“线下活动”“线上社交”等方式促进用户进一步增长,但效果未知。商业化方面,小红书也来到了向商家证明自己促成交易能力的关键节点。差异化的直播电商是这家公司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不同于短视频平台、传统货架电商平台,没有流量和货盘优势的小红书选择押注“买手电商”,靠一个个在垂直领域具有专业能力的买手提供优质直播内容,引导用户购买。广告业务也更多和交易接轨。去年底,小红书宣布将与电商平台、广告主建立数据回传机制,以此量化、优化平台上种草广告带来的加购、下单等转化效果。此前,小红书只提出了衡量单个笔记种草能力的“种草值”,但种草与转化之间的关联并不清楚。数据回传后,小红书的商业价值将以投入产出比的形式更加直白地摆在商家面前,并加入跨平台比较。如果效果不及预期,广告主对小红书的耐心终会耗尽。

 

  滴滴:好消息是不缺司机,坏消息是市场已经变样。滴滴app在2023年1月回归市场。最大的好消息应该是不缺司机了,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148.2万名网约车司机,总量达到657.2万人,创历史新高。滴滴的数据则显示,2023年1-10月平台增加了142万新司机,活跃司机数量达到586万。坏消息则是市场不再有大的增长。2023年,中国网约车市场日均单量约2496万单,比2022年的1909万单,2021年的2295万单都要更好,但落到每个司机头上,由于这一年供给端的大幅增加,他们个人接到的订单减少,收入也变少了。滴滴尝试调低打车价格,发放更多的补贴以刺激市场,但这些动作的效果有限,当人们越来越谨慎消费,网约车市场虽然在疫情之后重回增长,但也在加速触及天花板。滴滴面临的挑战是,平台无法依靠一己之力把蛋糕做大,但却面临给几百万名劳动者分蛋糕的问题,如何让大量涌入平台的司机尽可能多挣到钱,这当然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却不是依靠一家企业能做到的事。

 

  哔哩哔哩:进入盈利能力考核期。2022年初哔哩哔哩(B站)CEO陈睿向投资者表示,2024年公司将实现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盈亏平衡。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B站净亏损超过28亿元,尽管对比2022年同期减亏近半,但与公司的扭亏目标仍有较大距离。在大会员人数增长缓慢、承载市场希望的新游戏遭遇下架后,B站只能更加依赖直播和广告业务提振收入。目前B站直播日均活跃用户数量占整体活跃用户的1/5左右,与陈睿的预期相差甚远。为提高渗透率,B站为直播开放了更多流量,同时降低公会主播的分成比例,以提高直播业务盈利能力。广告方面,B站还在补建基础设施。这些能够增收的改变同时伴随着代价。向主播分成比例减少,意味着本来没有流量优势的B站更难留住主播;眼前跳出更多广告后,主站用户也可能出走。2024年,B站的处境就像手持平衡杆在钢丝上行走,一端是投资人对公司加速变现的压力,另一端是创作者与观众在平台上的体验,掌握不好就可能跌落。而向前望去,这家公司的视野中还看不到安全地带。

 


232023年中国B2B行业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近日,艾瑞数智发布《2023年中国B2B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政策支持、技术进步、数字经济增长与资本助力为B2B行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B2B行业规模持续攀升,平台运用综合服务能力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全流程、全场景赋能。以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从组货策略、产品设计、内容营销等多维度提升平台增值服务能力和营销效率,推动行业数智化渗透率持续提升。平台方与品牌方实现优势互补,基于平台方流量优势与品牌方高效的私域运营解决方案,打造公私域联动的精细化客户运营体系。

 

  据艾瑞测算,2023年我国B2B增速有望恢复疫情前水平,推动行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未来随着线上交易习惯的不断巩固,B2B行业线上化渗透率将会进一步提升,有望2025年达到近20万亿元水平,并就B2B行业上下游难点与建议提出2组观点。

 

  一是B2B产业链下游痛点。传统采购流程效率较低,交易前,企业从产生采购需求到确定供应商,就要经过多轮筛选与考察,当企业所需的SKU数量较多时会面临极高的采购成本。传统采购交易时多依赖人工,从看货到发货,沟通成本较高,决策周期较长,容易积压货款,对于大型企业发展易产生不利影响,中小型企业更可能会因此面临生存危机。交易后,进一步的售后服务与定制化服务有限,导致客户粘性降低,客户容易受渠道商与中间商支配,在后续采购时会面临重新选择供应商的局面。建议B2B平台赋能下游采购方,运用平台能力优化采购体验。B2B平台不断提升采购体系的标准化程度,逐步简化传统采购流程,使下游采购企业能够更直接地与上游供应商交流。B2B平台通过拓宽产品信息维度、整合采购供应链体系以及提升一站式服务与一系列增值服务的能力等,进一步颠覆传统采购流程,下游企业在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售后维权与仓储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是B2B产业链上游痛点。传统B2B上游商家在业务全流程均存在发展瓶颈。在获客阶段,受制于下游企业客户类型较多,上游商家往往会面临下游场景定位与需求分析的困境,难以进行精准营销进而激发企业的采购决策。在识客与转化阶段,部分上游商家的全渠道线索运营能力较低,线索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导致商机转化效率较低。在复购阶段,由于缺乏后续的存量客户运营体系,客户粘性较低,导致难以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客户复购率普遍较低。就行业环节来看,在传统交易体系中,市场管理效率与规范度较低,且交易渠道过多,导致上游商家对交易流程的控制程度较低。建议B2B平台赋能上游品牌方。B2B平台推动行业全流程数智化、规范化发展。B2B平台围绕商家核心痛点进行全链路布局,在营销领域,平台建立覆盖用户全生命流程的营销体系,可帮助商家提升获客能力与客户运营效率,最终实现复购率的提高。从渠道商管理与供应链角度看,B2B平台借助自身积累的巨量数据,可在数据支撑下达到管理和履约的最优解。最后,基于平台的中间属性,能够进一步促进市场规范,并加强采购流程监督,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报告》指出,中国B2B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应用落地,B2B行业数智化渗透率将持续提升。随着用户迭代产生的线上化采购需求逐步凸显,头部B2B平台积极探索AI、物联网及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B2B全链路的深度融合,以驱动B2B全链路向数字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现阶段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应用革命已拉开序幕,AIGC技术能够适配多个B2B行业发展场景,如辅助商家优化组货策略、辅助商家产品设计、延伸平台增值服务及改善平台营销效率等,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大语言模型的实用性,推动B2B行业数智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最终实现B2B行业高效率、精细化及前瞻化运营。二是以培育核心采购商为导向,打造公私域联动的运营模式将成为商家长期经营的核心引擎。基于公域流量成本上升与私域运营获客难的双重困境,降低获客成本已成为商家的首要任务。考虑到B2B采购行为会较大程度受到采购决策人的影响,类比于B2C公私域联动运营模式,未来商家可以借助公域平台为私域运营导入流量,结合高效的私域运营解决方案来打造精细化客户运营体系,并以核心采购商为枢纽站,通过核心采购商自发安利品牌破圈,以形成私域反哺公域的涟漪传播路径。商家基于公私域联动所沉淀的客户数据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与终端服务能力以反复触达潜在采购商,助力商家长期经营。

 


24、2023年四季度阿里B2B营收增长16.83%(亿邦动力)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最新业绩报告显示,2024财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达2603.5亿元。其中,阿里B2B业务(含中国商业批发1688和国际商业批发阿里国际站)合计实现营收105.64亿元,同比增长16.83%。

 

  分业务板块看,淘天收入为1290.7亿元,同比增长2%;云智能收入为280.66亿元,同比增长3%;菜鸟营收284.76亿元,同比增长24%;经调整EBITA为9.61亿元;本地生活收入151.60亿元,同比增长13%;阿里国际数字商业收入285.16亿元,同比增长44%,整体订单同比增长24%。

 


25、2023年我国物流总额增长5.2%(人民日报)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52.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增速比2022年全年提高1.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增长3.9%、5.4%、4.7%、5.4%,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恢复态势,全年回升势头总体向好。

 

  2023年,我国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市场需求规模恢复加快,高端制造、线上消费等新动能领域回升明显。物流供给质量稳步提升,多式联运、航空货运等协同高效物流服务全面发展,并呈现三个特点。

 

  一、经济结构转型进程加速,物流需求协同发力。从产业领域看,全年装备制造物流保持良好回升态势,增速高于全部工业物流2个百分点。从产业业态来看,电商物流、线上服务等新业态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电商物流指数均值为110.1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均比上年有所加快。

 

  二、物流发展环境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超10%,物流基础设施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增建设国家物流枢纽30个,累计形成125个覆盖全国、类型丰富的物流枢纽体系,为产业与物流聚集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物流运行效率持续改善,单位物流成本稳中有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增长动力明显回升,服务业占比回升至54.6%,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26、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十大趋势(经济观察报)

 

  近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伏羲智库共同总结发布《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十个趋势》。

 

  一、2024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数字生态将进一步融合。面向数据要素市场、企业数字化场景的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二、2024年面向“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的经济基础设施将加快布局。宏观层面上,全国统一的数据市场规则开始建立;微观层面上,领先的企业将开始大量探索新型数字化生产关系。

 

  三、2024年是数据资源进入企业财务报表元年。围绕数据资产化,本年度逐渐形成与其相关的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数据资源进入企业财务报表规模有望达到百亿量级。

 

  四、释放数字需求已经成为2024年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政府和产业级的数字需求会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政府主导下,在建设、医疗、教育等领域,有望率先形成规范化的数字需求市场。

 

  五、对第一产业,数字农业将成为全面乡村振兴重要的抓手和驱动力。2024年数据要素市场将与农业深度融合,并开始改变农业生产、流通的传统模式,全国各地将探索规范、可信、高价值的数字农业新范式。

 

  六、对第二产业,2024年工业互联网建设将会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在百花齐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下,将会形成大量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七、对第三产业,围绕数据要素市场的第三产业在2024年将会快速兴起。传统三产的数字化转型也将加速,尤其是数字金融、数字健康、数字文旅、数字科创等产业,2024年会涌现大量新模式。

 

  八、跨境数据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2024年将有重要突破,相关的技术、法规体系将初步建立。中国将成为建立数据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贸易规则的倡导者、先行者。

 

  九、“数字”与“绿色”是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数字化与绿色化将在2024年通过建立碳数据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深度融合,企业将通过数字化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化、通过绿色化获得更高价值的数字化,数字碳中和路径初见雏形。

 

  十、2024年地缘政治局势将引发网络空间治理模式的进一步转变。全球数字合作与治理的新平台不断涌现,中国将在全球数字治理秩序建立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企业将迎来数字领域全球化的新机遇。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CHINA-EUROPE ASSOCIATION FOR TECHNICAL & ECONOMIC COOPERATION

地址:中国-北京市 邮编:100710

电话:010-6451 6951 邮箱:office@ceatec.org.cn 传真:010-6451 5497

ICP备案:京ICP备1704683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52号

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版权所有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03月11日】中欧协会商务资讯

作者:ceatec时间:2024/03/11

电子商务资讯摘要

来源: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 


【政策发布】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鼓励消费品以旧换新 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表示,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会议明确,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废旧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

 

  会议指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

 

  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物流降成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基本前提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主要途径是调结构、促改革,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打通堵点卡点,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统筹规划物流枢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


 

2、工信部等12部门为工业互联网制定“数字身份证”(经济日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作为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行动计划》从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以加快推动标识解析规模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主要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大部分。其中,标识编码相当于“身份证”或者“门牌号”,为工业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物理实体(如零部件、机器、产品等)、每一个数字对象(如算法、工艺记录、关键数据)赋予全球唯一编码。

 

  标识解析体系能够对工业互联网中的各类主体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确保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可控,促进工业互联网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上线超过330个,服务企业超40万家,日均解析超1.5亿次,拓展至46个行业。为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由“建”到“用”,《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同时,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

 

  《行动计划》从企业底层需求出发,探索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标识产品工具和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在各流程场景下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并实现降本增效。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据功能完善行业标准,构建行业数据字典、行业数据资源池等标识化信息服务模型,完善工业互联网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标识应用规模化升级。

 


3、交通运输部修订管理办法 快递不得擅自放快递柜(北京商报)

 

  交通运输部近日公布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2023年第22号令,下称《办法》)明确,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情节严重的,将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不能当面验收快件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与用户另行约定快件投递服务方式和确认收到快件方式。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

 

  《办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是未经用户同意代为确认收到快件的;二是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的;三是抛扔快件、踩踏快件的。


 

4、中央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新华社)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指出,要做好今年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以助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取得新成效,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到2024年底,我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体系更加健全,数字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群体间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更有质量,网络空间更加规范有序,助力提高数字时代我国人口整体素质,支撑网络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工作要点》部署了6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一是培育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包括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化履职能力、培育高水平数字工匠、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壮大行业数字人才队伍。二是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包括建设数字无障碍环境、提供普惠包容的公益服务。三是支撑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包括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扩展数字消费需求空间。四是拓展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场景,包括推动数字公共服务普惠高效、提升重点生活领域数字化水平。五是打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包括营造共建共享社会氛围、构建数字法治道德规范、维护安全有序数字环境。六是强化支撑保障和协调联动,包括完善协同支撑体系、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5、人社部制定指引指南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经济日报)

 

  2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对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等职业的报酬支付、工作休息、劳动纠纷等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将更好帮助企业合规用工,切实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近几年,平台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线上接受互联网平台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工作的劳动者的权益备受社会关注。平台企业对这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存在多种组织和管理模式。比如,外卖配送用工模式有专送骑手、众包骑手,网约车用工模式有C2C模式、B2C模式和聚合模式。不同用工模式对传统用工管理、就业服务、劳动保障权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工作时间过长、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不明确、平台规则制定不透明、维权难度大等新情况新问题反映较为突出。

 

  继2021年人社部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后,相关部门又多次推出面向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重点群体的专项权益保障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合理界定了企业的劳动保护责任,创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机制。不过,在指导和推动企业落实有关政策规定的过程中,企业反映相关政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希望能出台更具体的实施办法,便于企业准确理解和全面执行。

 

  新规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提出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计算办法和休息办法,即工作时间达到上限,平台应停止派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明确,平台企业应当与工会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协商,合理确定劳动者连续最长接单时间和每日最长工作时间。劳动者工作时间达到上限时间的,系统应推送休息提示,并停止推送订单一定时间,以保障劳动者获得必要休息时间。

 

  另一个被确立的权益是,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适用劳动者实际工作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同时,针对许多快递员提出的法定节假日继续工作能否获得加班费的问题,新规明确,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企业需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本人。


 

6、国资委推动央企发展人工智能(证券日报)

 

  2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指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央企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创新策略、应用示范和人才聚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会议强调,央企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SORA大模型】

 

7、Sora三大突出亮点 行业变革来临(京报网)

 

  OpenAI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具有三大突出亮点。一是高流畅度与稳定性,自动生成的60秒长视频可以保持视频主体与背景的高度流畅性与稳定性;二是具备单视频多角度镜头能力,可以在一个视频内实现多角度镜头,分镜切换符合逻辑且十分流畅;三是极大提升视频真实感,Sora对于光影反射、运动方式、镜头移动等细节处理得十分优秀,可以极大地提升视频观看的真实感。

 

  AI视频生成的难点在于,一是视频是连续的多帧图像,要有逻辑性,而非简单的图片组合;二是在模型复杂度、计算难度和成本方面存在较大障碍,且需要大量的“文本-视频”配对数据和多样化的数据集作为辅助。目前,行业内大多数AI生成视频时长为5-15秒,而Sora将其提升至1分钟,可支持生成多个镜头,同时基本维持角色和视觉风格的一致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现实世界。

 

  从技术角度来看,Sora采用了“扩散+Transformer”的视频生成大模型技术路线,实现了里程碑式的技术进步。相较以往使用的U-Net模型,Transformer架构的参数数量和性能均有大幅提升,可以支持任意分辨率、长宽比、时长的视频训练数据,避免因压缩而导致的训练数据质量下降问题。

 

  此外,Sora拥有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压缩视频的自编码器,这也极大延长其视频时长。

 

  Sora的出现预示着行业变革的来临。在内容创作与媒体领域,它将彻底改变视频制作的传统方式,助力创作者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式创作出高质量视频,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提升。对于广告、电影预告片和短视频等行业,Sora模型更是可能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同时其在模拟世界方面的能力为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等行业开辟巨大潜力空间。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Sora的技术思路与此前常用的Diffusion完全不同。此次OpenAI利用其大语言模型优势,把LLM和Diffusion结合起来,让Sora拥有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模拟两层能力,增强产生视频的真实感。

 


8、Sora将对世界带来四方面影响(安邦智库)

 

  近日,OpenAI发布的Sora已经具备生成多个角色、包含特定运动的复杂场景和精确描绘对象和背景细节的能力。其可以在单个视频中创建多个镜头,依靠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准确地解释提示词,保留角色和视觉风格,创造能够表达丰富情感的角色。专业人士表示,这些应用如果叠加其他技术,对世界将会产生重大的推动式的影响和冲击。

 

  一、对众多行业发展和相关就业的影响。在ChatGPT推出后,多数行业开始改变运作方式,许多职业受到冲击,部分工作岗位开始被AI所替代。在Sora模型推出后,类似的事情同样会发生。从网络上的反应来看,部分影视行业从业人员认为该行业将会受到AI的严重冲击,甚至整个行业的饭碗都会被AI抢走。2023年5月,好莱坞编剧发起全行业罢工,抗议制片公司大量使用AI工具介入剧本写作。Sora的出现完全有可能将AI战场带入好莱坞,甚至对全世界的影视业造成重大影响。当然,AI应用的进步也会产生大量新的职业。人类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积累,如果被AI学习替代,世界将会发生重大变化。OpenAI旗下的ChatGPT可以在不上法学院的情况下通过律师考试,而Sora则可能在不上电影学院的情况下拍摄电影。

 

  二、Sora的出现将使得真假世界更加难以区分。从信息角度看,AI技术的进步使得世界上区分真假信息的难度大大增加。过去,很多假信息是通过文本编造的方式来呈现,随着AI技术的进步,假信息通过文本与语音、图像和视频的结合,使得造假范围大大扩展。今后,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得恶意者可以通过更加高级的方式,创造“完全真实的虚假信息”。未来的世界里,不仅是“耳听可能为虚”,而且“眼见也不能为实”。

 

  三、AI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工具的易得性,可能制造大量新的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在安邦智库看来,信息获得、信息创造与信息传播,是信息社会的“普遍权力”,它打破了过去只有权力机构(国家或媒体公司)在上述领域才拥有的垄断权力。但是,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网络社会里,信息权力的分散化与普遍化,极大地消解了权力机构的信息垄断。但与此同时,也制造了新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数字时代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会因为AI技术的进步而扩大。

 

  四、掌握AI技术的巨头是否会成为“超级怪物”。网络时代的出现,并未带来真正的信息多元和信息自由,在海量信息的网络时代同样存在信息垄断和“有效信息沙漠”,互联网底层核心技术和规则的控制者,仍然对信息受众有着控制能力。类似的情况今后在AI时代也可能再次出现。比如,高水平的AI大模型技术和应用,有可能掌握在极少数公司手里,使得这些AI巨头成为难以受到法律约束的另一种权力,按这种轨迹发展下去,AI巨头完全可能成为新的“超级怪物”。

 


9、Sora进一步推动电商平台运用AI(亿邦动力)

 

  Sora在TikTok上未经任何宣传即吸引超过10万的粉丝,获得超过50万次的点赞,TikTok本身也意外成为Sora的训练素材库,让人们重新思考AI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关系。

 

  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来说,这一变革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电商平台纷纷涌入AI市场,试图通过AI技术革新“人、货、场”三大核心要素,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AI技术在电商营销领域的应用已经显现出巨大潜力,通过大模型提升营销效率,广告个性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基于大模型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跨境卖家在不同国家经营时遇到的翻译和内容本地化问题得以解决。此外,AI的图片和内容生成能力也使得商家能够更高效地制作广告素材和商品描述。商家们也开始感受到AI带来的实际利益。速卖通商家使用阿里AI翻译海外客户需求已成为日常操作,亚马逊卖家则借助平台AI工具自动生成商品列表和图片。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提升商家的运营效率,也为其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总体来看,Sora在TikTok上的成功只是AI技术在跨境电商领域应用的冰山一角。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应用的不断涌现,有理由相信AI将为这个行业带来更加革命性的变革和前所未有的价值。

 


10、Sora冲击影视制作和图片视频等产业(新华社)

 

  OpenAI表示,Sora目前仅向设计师和电影制作人等部分特定人群提供访问权限,以获取有关改进该模型的反馈。一些分析人士认为,Sora再次凸显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现实生活和传统行业的深远影响。人工智能在视频生成领域的巨大发展前景为塑造影视产业新业态打开大门的同时,恐将颠覆现存影视产业。好莱坞去年遭遇63年来首次编剧和演员全行业罢工,因该行业的部分工作机会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Sora横空出世让这一威胁变得更迫近和真切。主营图像处理、视频制作软件的奥多比公司股价应声下跌超过7%。

 

  AI的进化速度远超预期,毋庸置疑,AIGC极具破坏性创新的潜力,现有的产业格局如短视频、广告、游戏、影视行业等产业格局将会被重塑。不止ChatGPT受到Sora的冲击,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视频动图软件公司Adobe在Sora发布的次日股价暴跌超7%;美股图片和视频公司Shutterstock 2月16日跌逾5%,市值一夜蒸发超7000万美元。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每年销售价值约10亿美元的照片和视频。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未来4到5年,全球AI数据中心规模将增长到2万亿美元。在此期间,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芯片会持续出现。

 


【春节网络消费】

 

11、节前电商快递企业持续提供网购和配送服务(央视《新闻联播》)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仅20天,全国网络零售额就达到近8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各地紧盯市场和天气变化,动态调整生活必需品供应。主要电商、快递企业持续提供网购和配送服务。北京、广东等地的重点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延长营业时间;返乡人口较多的四川、河南等地,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的蔬菜、水果储备增加一倍以上。线下市场火热,线上消费旺盛。

 

  国家邮政局实时数据显示,进入腊月以来,日均揽收量约4亿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生鲜特产加速进入百姓餐桌,智能绿色升级类产品在农村市场热销,年货流动的范围、频次、种类均超过往年。

 


12、除夕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0%(央视《新闻联播》)

 

  据商务部大数据监测,2024年除夕,部分重点大型超市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0%。除夕当天,重点电商平台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40.8%,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1.7%。全国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油、肉类、禽蛋、蔬菜、水果库存充足。假期首日,粮食、食用油、猪牛羊肉、鸡蛋、蔬菜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除夕夜,网联清算公司和中国银联处理的全行业网络支付交易达到峰值,最高并发量为每秒10.9万笔,相较2023年增长4.61%,创同期历史新高。

 

  电影春节档迎来“开门红”,全国观影总人次达2552万,超2023年春节档首日总观影人次。截至2月10日21时,当天票房达13.2亿元。

 


13、重点监测电商平台住宿营业额同比增长超六成(央视《新闻联播》)

 

  据商务部大数据监测,初一到初五,节庆商品销售火热,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绿色有机食品、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生活必需品货丰价稳,全国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油、肉类、禽蛋、蔬菜库存充足,粮食、食用油、猪牛羊肉、鸡肉、鸡蛋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蔬菜价格比节前下降1.2%。

 

  服务消费明显升温。重点监测电商平台住宿营业额同比增长超六成,其中哈尔滨周边乡村民宿营业额增长3倍以上。

 


14、春节假期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增长8.5%(央视《新闻联播》)

 

  商务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8.5%;春节期间,年夜饭、亲友宴等餐饮消费旺盛,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7%。“龙”元素饰品、新中式服装鞋帽销量翻倍增长,国潮、国韵、国货大放异彩。县域市场里,国产洗地机、洗碗机等智能家居产品的销量增长六成以上。冰雪消费、文体消费格外火热。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网联清算公司和中国银联处理的全行业网络支付交易持续增长。春节除夕至大年初八,日均处理交易26.3亿笔、金额1.25万亿元,相比去年春节假期,日均分别增长18.6%和8.0%。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八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

 

  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分析显示,春节假期,全国重点商圈客流量累计达到2.5亿人次,同比增长18%,外来客流增长明显。上海静安商圈等35个商圈举办四百多场主题活动,节日期间,全市线上线下消费零售总额达到569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服务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2.3%,消费正持续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

 

 

15、2024年全国网上年货节零售额日均增长近9% (央视网)

 

  “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圆满收官,实现“消费促进年”12场重点活动的开门红。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活动期间全国网络零售额约1.2万亿元,较去年日均增长近9%。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网上年货节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参与度更高。举办300余场配套活动,千余家电商和流通企业参与。上海、广西、陕西等地发挥区位优势,促进东盟、中亚等地优质产品对接中国市场,“东盟电商主题周”“中欧班列年货节”“桂品出海”等活动,引进国外好物的同时助力国货走出去。

 

  二、年节味更浓。天津、江苏、黑龙江等地联合电商平台推出新春专享优惠,北京、湖北、甘肃等地推出“民俗年货节”等特色活动,上海、云南、福建等地举办“新年文旅特惠”等活动。

 

  三、焕新力更强。本届年货节聚焦三大主题开展焕新促销。家居焕新方面,浙江、重庆、江西等地举办焕新消费节等活动,主要电商平台对200多个品类、千余种家电开展以旧换新,节能中央空调、折叠屏手机线上销售额分别增长262.1%、131.2%。国潮焕新方面,安徽、陕西、上海等地推出“老字号国潮”等专场,唐装、国潮首饰线上销售额分别增长261%、204.2%。场景焕新方面,广东、山西、河北等地利用AR/VR技术搭建云上大集,消费者可在线感受传统集市的热闹氛围。


 

16、湖南网上年货节零售额增长23.7%(湖南民生网)

 

  湖南省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零售额达198.8亿元,同比增长23.7%。网络消费“开门红”,带动线下消费活跃。湖南省内各市州、主要电商平台、电商企业及品牌商家,围绕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创新融合消费场景,推出形式多样、湖湘年味十足的促消费活动。

 

  央视春晚长沙分会场助力长沙在线餐饮、住宿、旅游持续火爆,网络零售额达122亿元,同比增长17.6%。娄底开展“数商兴农”年货直播,甄选山茶油、干豆角、米粉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过400万元。郴州打造郴味季、甄选季、实惠季、惊喜季等系列活动,组织本地特色产品1000余种,参与商品数量达25万件,线下所有商超参与配套活动,线上交易额达1.5亿元。

 


17、海南网上年货节零售额达144亿元(澎湃新闻)

 

  海南省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零售额达144.33亿元,同比增长20.69%。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63.51亿元,同比增长10.02%,推动快递包裹总量达到1347.52万件,同比增长10.14%;服务型网络零售额80.82亿元,同比增长30.65%,其中在线旅游、在线餐饮、生活服务类网络零售额分别为62.26亿元、8.73亿元、7.04亿元,在服务型网络零售额中分别占比77.04%、10.80%、8.72%,南山文化旅游区、西岛、鹿回头风景区等旅游景点备受消费者青睐,线上热度持续走高。

 

  活动期间,海南直播电商商家抢抓“春节备货”契机,通过推出新的促销活动和“高质价比”的商品,使直播间快速升温,叠加假日流量转化,推动本地直播观看人次累计7888万次,累计直播场次达1.26万场,促进直播网络零售额实现8.97亿元,同比增长15.23%。

 


18、黑龙江网上年货节实现电商促消费开门红(中新网)

 

  黑龙江省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共发动1200家电商平台和商贸流通企业参加,涉及1400个品牌、9700余个单品,开展电商直播3300场,累计观看人数8200万人次,促成直播交易下单249万单,黑龙江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1亿元,实现2024年电商促消费“开门红”。

 

  黑龙江省商务厅与云闪付、美团等知名企业对接,推出“云闪付满额立减”“年货外卖”“年终盛典”等省级专题活动,进一步扩大黑龙江省年货节规模及影响力。并且黑龙江省13市(地)积极动员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品牌企业参加年货节,开展“动静结合、独具特色”的线上促销活动70余个。哈尔滨市开展小康龙江“年货”大集活动,组织年货选品对接及企事业团购选品会,为企业提供优质、特色农产品购销渠道,全市累计实现网络交易额约5亿元。

 


19、甘肃网上年货节零售额达31.7亿元(央广网)

 

  甘肃省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零售额达31.7亿元,较去年增长8.9%。假日期间,甘肃省商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销活动,鼓励各平台推出“年货云送礼”“春节不打烊”等促销活动,通过“线上推广+门店直播”实现电商与实体零售融合互动,繁荣春节节日市场。围绕“冰雪”消费新热点,线上推出滑雪运动产品及门票销售专区,让“冷冰雪”点燃“热经济”,以新供给激发新消费。年货节期间,全省各类冰雪运动实现网上销售额82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4%。

 


20、深圳网上年货节销售额超千亿(央广网)

 

  深圳市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销售额达1015.1亿元。网络零售前三实物商品大类分别为通讯器材、日用品、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占比分别为23.0%、13.6%、11.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4.4亿元,占广东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比重为30.4%,排名第二。

 

  活动期间,深圳各大电商平台及重点品牌企业举办了50余场促销活动,累计直播超500余场。据不完全统计,重点参与商家累计营业额超100亿元,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带动销售增长,亮点纷呈。深圳市商务局将继续聚焦商务部“消费促进年”这一基本定位,推动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不断释放网络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创新。

 


21、广州网上年货节零售额较去年增长12.9%(大洋网)

 

  广州市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网络销售额达945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2024首场线上促销活动“开门红”。

 

  本次活动广州市商务局从三个方面带动消费。

 

  一、紧扣年节需求热销礼盒。各大平台突出自身品牌特色,打造应节礼盒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刺激年前消费热度,赋能年货商品销量旺盛拉动开年经济增长。广州酒家通过抖音平台主推佛跳墙、饼酥礼盒、腊味礼盒等年货爆品,通过“限时限量购”“多件特价”等促销方式,期间成交金额超1000万元。京东常温店年货礼盒销售量同比增长110%;辛选本次活动与多家国货品牌合作。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等国货品牌齐聚直播间,累计销售超160万单,生鲜产品销售近350万单,年货销售额破16.85亿元,并助力多个中小服装企业清仓款式超1000多款;茶里CHALI春节必囤解腻消食茶,潮养+小吊梨汤共计销售额超100万。

 

  二、打造主题场景赋能实体。鼓励推动线下采购和线上直播带货相互融合,形成提振新型消费的合力。苏宁易购年货节期间,物流次日达覆盖率超9成,线上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上涨超80%。节日“浪漫经济”带动电子礼物热度上涨,销售同比增长超70%。门店以旧换新家电订单量同比增长2倍,家电热门品类订单量同比提升56%;美团小象超市结合用户新年聚餐场景,主推海鲜、肉禽蛋、乳奶等品类,叠加“半价日”优惠及快送服务,推动礼盒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盒马推出“上盒马,万市大集”活动,主推“年货+礼盒+家宴+出行”四大场景需求,带动GMV增长超30%。

 

  三、加码让利激发消费动能。助力消费者购买优惠好物,同时,帮助中小商家走出困境,提振商家信心,加速消费复苏的步伐。唯品会开设“新春主题月”“新春年货节”“春节不打烊”等活动,围绕新年穿搭、春节出游、团圆聚餐等新春消费需求,销售品类排名TOP5的分别是女装、母婴鞋服、男装、内衣及美妆护肤;本来生活以实实在在的优惠活动,为消费者打造一站式年货采购体验。此次活动涉及的商品SKU数量达7397个,销售额环比增长208%,订单量环比增长154%。

 


【行业观察】

 

22、中国十四大互联网公司2023年盘点(晚点LatePost)

 

  《晚点LatePost》近日发布《中国十四大互联网公司2023年盘点》(以下简称《报告》)提出,2023年中国互联网公司核心词为竞争恢复、分化加剧,已上市互联网公司前十总市值为9348亿美元,较2023年初缩水2442亿美元。

  

  字节跳动:逐步完成改组,以对抗大公司病。字节跳动在疫情期间转为事业部制,试图在多个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开疆拓土,消费硬件、教育、游戏、云计算、企业服务。各业务板块分清边界、独立决策,如同在集团内分出六个子公司,由六位CEO负责。2023抖音电商支付成交额(GMV)合计超过2.2万亿元,同比上升40%左右,远高于基本停滞的消费增长,但低于前一年的100%。

  

  腾讯:调整边界,多方竞争。腾讯经过两年艰难调整,收入与利润恢复两位数增长。同时,腾讯也调整了2013年的“开放”战略——放弃一部分不擅长的业务板块,入股曾经的竞争对手京东和美团,减持冬海集团(Shopee母公司)且放弃超级投票权。随着其最核心的游戏与企业服务业务双双进入转型期,腾讯再次进入电商与本地生活领域,视频号的崛起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进程。目前,微信视频号的日活跃用户数已仅次于抖音,位列全国第二,2023年微信视频号电商GMV约1000亿元。腾讯还将扩大视频号电商业务的队伍,微信支付团队已参与到视频号电商的建设当中。腾讯游戏和腾讯视频恢复在抖音上的买量合作。2024年1月,腾讯游戏旗下《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英雄联盟手游》等王牌游戏陆续登上抖音直播。

 

  阿里:反反复复的一年。阿里股价下跌超过11%,市值一度被拼多多超过。自2023年3月底阿里集团宣布“1+6+N”变革,拆分后最先计划上市的三项业务进展并不顺利,菜鸟在2023年10月递交上市申请,但目前仍在进程中,要完成10亿美元的募资目标仍有较大难度;盒马暂缓上市进程;阿里云放弃独立分拆上市。阿里集团最主要的几个职位均被替换,原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职位由蔡崇信接任,CEO由吴泳铭接任。吴泳铭同时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和电商业务淘天集团CEO。阿里划分出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后者诸如银泰、大润发等都会寻求更灵活的资产处置方式。

 

  拼多多:大公司集体学习的榜样和噩梦。2023年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股价下跌,拼多多逆势上涨近80%,跑赢纳斯达克综指以及多数美国互联网大公司。到2023年11月,拼多多市值达1900亿美元,首次超阿里巴巴,是京东的4.5倍。在赢得低价战的同时,多多买菜抢占社区团购业务,稳居行业前列;出海业务Temu在2023年进入近50个国家,吸纳约2.7亿用户,完成近180亿美元GMV。阿里、京东学习拼多多低价运作,加大力度投入百亿补贴,改变流量分发方式,并在2023年末上线“仅退款”功能;美团优选学习多多买菜对一线放权,给予更高的灵活度;TikTok Shop、Shein、速卖通等效仿Temu,相继推出全托管模式。

  

  网易:找回游戏创业的热情。网易大概是过去一年里最“出其不意”的互联网公司。2021年2月中概股估值整体冲向巅峰时,网易市值大约是1/4个美团。两年十个月后,网易反超了美团,成为中国市值第四大的互联网公司,排在它前面的依次是腾讯、拼多多和阿里巴巴。网易超过美团是因为跌得比后者少,背后依赖的是它最核心的游戏业务在过去一年行业转向期,仍然保持了极为稳定的表现。《蛋仔派对》《全明星街球派对》《巅峰极速》《逆水寒》的大获成功让创始人丁磊重拾游戏创业热情。其中,《蛋仔派对》成为网易有史以来日活跃用户数最高的一款手游,巅峰时期达3000万。2023年12月,腾讯上线了自己的派对游戏《元梦之星》,并砸下超10亿元的推广预算。网易游戏的成功得益于整个游戏行业的转向。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数据显示,这一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超10%;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超14%。越来越多曾被认为小众的领域正在崛起,比如二次元、女性向游戏。这些游戏更多通过剧情、内容而非玩法吸引玩家,中国游戏行业似乎要变成欧美游戏业的样子——成为一门不稳定的IP和内容创造出生意——这恰恰是网易擅长的。另一边,拥有7亿日活的抖音、1亿日活的B站让游戏公司有了更多流量来源。一位网易人士告诉《晚点LatePost》,《蛋仔派对》《全明星街球派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团队玩懂了抖音的流量。这也让网易有了与传统游戏渠道对抗的可能。一位网易游戏人士告诉《晚点LatePost》,内部正在思考,未来是否可以推动更多游戏与硬核联盟“解绑”。根据Sensor Tower近日发布的2023年11月中国手游发行商全球收入排行榜,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前100中有37家中国公司,合计吸金18.7亿美元,其中网易位列第二,仅次于腾讯。当月网易有3款手游挤进中国App Store手游收入榜的前十,其中排名第3和第10的《易水寒》跟《蛋仔派对》,分别是网易今年和去年推出的自研爆款,而常青手游《梦幻西游》位列第8位。

 

  美团:进入战时状态。2022年上半年,美团调研抖音本地生活之后,认为这个新生对手带来的威胁可控。而到下半年,美团已把抖音视为核心对手。美团采取一系列业务策略,包括在各环节调整商家费率和放松门槛,调高营销预算,向用户发放更多补贴,牺牲一部分到店业务的利润率以稳定其市场份额。但组织调整还是来得晚了一些。抖音依然在加大对本地生活的投入,拼多多也正对这一市场虎视眈眈。在现今消费环境下,美团最核心的外卖业务也出现疲软。2023年11月底的三季报大会上,美团CFO陈少晖表示,四季度外卖收入同比增长将略低于三季度,并且三季度到店、酒旅业务的经营利润同比下降,抵消了餐饮外卖业务利润的“稳健增长”。美团此前曾预估2025年外卖日订单量达到1亿单,现今预期被调整到2027年。闪购业务依靠外卖的履约网络,成为美团新增长点,该业务体量目前占即时配送单量的十分之一。新业务的亏损较上年进一步收窄。由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后改名为小象超市)、快驴等构成的新业务连续三个季度减亏,从去年前三季度的225亿元缩减至153亿元。但它们距离盈利仍然很遥远。2024年2月2日,美团股价收跌于63.25港元,已经低于2020年初由新冠疫情导致的恐慌水平之下,总市值亦跌破4000亿港元。相比3年前的高点,美团有2万亿港元的市值消失。这直接影响了美团员工的收入。美团宣布了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最主要的变化是整合原本独立的两个事业群(到家、到店)和两个平台(美团平台、基础研发平台),打包交给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统一管理。调整背后的逻辑是为了应对竞争对手的进攻,美团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稳固主业(外卖+到店)上,加强协同。现在的美团,不得不进入战时状态,聚拢业务,集中御敌。如何找回内外部丢失的信心,是2024年美团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Shein:离开安全地带。2020年疫情之前,Shein以低调的状态发展,但其估值已经超过150亿美元,收入也接近百亿美元,在其最大的市场美国,Google上搜索Shein的人数已经是Zara的三倍以上,但在当时各种统计独角兽公司的排行榜中,Shein都不在其中。这给了Shein足够的时间打磨供应链,它搭建了一套深入服装设计、面料采购、加工、下订等各流程的供应链体系,还帮助供应商扩建厂房、改良设备,一起研究如何升级锁边工艺。靠着中国外溢的供应链能力和创始人许仰天领先于跨境同行的互联网改造能力,Shein远离了国内电商的红海竞争,成了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零售商。但随着体量越来越大,不可预知的监管日益加强,Shein被动走出了安全地带。到了2023年,随着IPO推进,Shein开始面临中外监管压力。美国主流媒体开始关注这家公司每年跨境卖了多少衣服,对环境、对本土商业环境造成何种影响。商业竞争也随着Temu的出现而加剧。过去一年,Shein员工们的下班时间从七、八点延长到九、十点,一些部门每个月至少要工作224个小时;2023年,Shein的市场营销费用占销售额已经接近10%,而上一年仅为个位数,曾经连续几年下降。到2023年10月,服饰已经成为Temu最大品类之一,在销售额中占比达30%。其第二大品类生活方式也是Shein目前增长最快的品类。双方在过去一年相互诉讼,相互抢夺员工、商家。Shein去年在美国、巴西等市场推行了平台模式,允许第三方商家入驻,从服装扩展到更多生活方式品类、从年轻女性扩展到全人群。为了在平台中引入更多品牌,也为了和欧美传统零售业增加合作,Shein去年8月收购了快时尚女装Forever 21母公司美国服装品牌运营商SPARC Group 1/3的股权。两个月后,Shein又收购了英国快时尚品牌Missguided及其所有知识产权。据去年11月外媒报道,Shein还可能会收购英国时尚品牌Topshop。为了扶持入驻平台的第三方卖家,Shein采取和Temu类似的托管模式——卖家只需要将货品送至平台的广州仓库,由Shein负责产品营销、履约。2023年,Shein完成超400亿美元销售额,获得超300亿美元收入,至少有25亿美元的净利润。不过和账面拥有超2000亿元现金资产的拼多多和营收达1100亿美元的字节跳动相比,它的资本储备并不丰厚。5月Shein完成了一轮20亿美元融资,在红杉资本、泛大西洋资本等老股东之外,引入了阿联酋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沙特主权财富基金两家新股东,此前Shein收购美国服装品牌运营商SPARC Group股权时,后者也以换股的方式持有了一部分Shein的股权。

 

  京东:创始人全面改革,但难以兼顾多快好省。2023年京东美股股价下跌约59%。目前京东市值仅为拼多多的19%,一年前两家公司的价值只差大约两成。2023年,刘强东对整个京东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变革,核心围绕“成本、效率、体验”,刘强东将“低价”作为未来三年京东零售的核心方向,不再考核营收,只看GMV,一切以低价为最高优先级。去年3月上线的“百亿补贴”是低价战略落地的一大阵地,不过效果有限。从咨询公司久谦的监测来看,2023年8月2日这天第三方商家提供的货品已经占到82%,但在与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同款的商品中,京东价格有优势的只占22.6%。2024年1月,京东还上线了“京喜工厂自营店”,希望以少量精选的SKU、工厂直销的价格打造爆品。刘强东对此极为重视,几乎每天都要和团队开会讨论,这一项目的地位与第三方商家、自营平级,被称为“联营类电商”,即和工厂联合经营。京东表示,此前同样一款商品,第三方商家花100元买到的平台流量资源,自营商家只要30元就能买到,因此同样的钱,自营商家能获得3倍以上的曝光效果。调整后,自营商家需要支付70元才能获得价值100元的流量资源。两边的差距缩小,但依然不平等。正因为和品牌商深度绑定,京东自营才能保证正品,货源供应才能稳定,大规模直采带来了更低的成本;也因为长期投入供应链,京东自营才能送得快、售后好;由于设置了商家入驻的高门槛,才避免了假冒伪劣商品在京东平台的盛行。

 

  快手:放弃成为抖音之后,全面盈利。2022年快手成为全行业第一家高调推行降本增效的互联网大公司。2023年快手终于实现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二季度净利润超14亿元。与此同时,快手日活跃用户数也达到3.86亿的历史新高。快手电商重点研究与学习的对象从抖音变成了拼多多。快手认为下沉市场并不是中低端市场,而是人口基数最大、面积最大、潜力最大的蓝海市场。业务稳定后,快手有了更多精力处理组织问题,2023年8月快手已针对职级体系进行了一轮调整,包括改革职级体系,放弃区分专业职级和管理职级;同时压缩了职级数量,从14档变为10档。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商业化部门,新一轮组织架构变动后,快手“内循环中小客户中心”将由商业化事业部移向电商事业部,这既能让参与内循环广告的部门之间更好得协同,有助于缓解内循环广告和电商业务之间的矛盾。站在商业化部门的角度,广告的流水越高越好,但电商部门更希望广告主能用更少的广告费用撬动更多销售额,这样有助于吸引更多商家入驻,提高平台整体GMV。

 

  蚂蚁:继续解决合规问题。2023年1月,蚂蚁集团宣布实控人马云和另外三位重要股东将解绑,并有新股东入伙。将使得马云对蚂蚁集团的表决权从53.46%降至6.2%。由于其余表决权分散在互不结盟的股东手里,蚂蚁集团将不再有实控人。2023年12月29日,央行宣布同意该变更。同一时间,作为蚂蚁关联公司的恒生电子、国泰产险也宣布变更为无实控人。2024年1月26日,蚂蚁集团的相关调整走完了中国工商系统的全部流程。

 

  按照蚂蚁的说法,更加透明且分散的股份表决权体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相比管理层的主动削权,蚂蚁在业务上的调整和合规走得更远。2023年初,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百亿增资计划获批,其注册资本将由原来的80亿元扩大至185亿元,引入包括杭州金投数科(杭州市政府)、南洋商业银行(信达)、中国华融、重庆农信在内的国资股东。随着2023年7月蚂蚁及旗下机构被罚71.23亿元的决定落地,持有蚂蚁1/3股份的阿里巴巴宣布将按照5671亿元(约合784.8亿美元)的估值,回购不超过7.6%的蚂蚁股份。这一估值水平虽较2018年C轮融资后估值折价近47%。一系列调整后,蚂蚁集团2023年上半年利润从2022年的185亿元降至158亿元。同时,因为贡献最多利润的信贷业务规模被严格控制,以及余额宝主动和被动降规模,蚂蚁集团遭境外股东下调估值。监管文件显示,普信集团对蚂蚁估值从2020年10月底的4128亿美元,下调至2023年10月底的不足400亿美元。

 

  百度:豪赌大模型,最All in的一次。从O2O、电商、短视频、直播,过去十年,百度几乎追逐着每一个互联网大趋势,宣称All in。这次的大模型也没有例外,相比之前的几次,百度对大模型的All in力度空前。2023年,百度CEO李彦宏成为中国大互联网公司的头号大模型的头号鼓吹者。对外的十多次公开发言中,他几乎全在谈论大模型,劝说创业者不要再做大模型,做大模型应用更有价值,最好基于百度的大模型;对内也一样,过去一年,李彦宏调动公司几乎所有资源去做与大模型相关的业务,季度总监会的讨论核心都是大模型。百度高层把大模型当作公司重返中国科技行业中心位置的关键。百度在2023年10月宣称文心大模型4.0“综合水平与GPT-4相比已经毫不逊色”。许多从业者不认同,他们认为百度的大模型虽有特色,但与中国不少公司研发的大模型能力强不了多少,与GPT-4还有明显差距。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宣布其大模型逼近GPT-4水平,比如智谱AI、MiniMax、百川智能。

 

  在培育大模型平台和开发生态方面,百度的文心大模型靠着先发优势,吸引了不少开发者。最典型的例子是百度围绕文心一言应用开发的“灵境矩阵”,2023年9月发布时还是“插件生态平台”——让开发者做大模型“原生应用”,等到12月就变成“智能体(Agent)平台”——让开发者打造大模型时代的产品能力。2023年百度的股价增涨4%,表现已经算稳健,好过中概股整体,远超阿里、美团;但跟美国同行相比,要差不少,微软、Google都涨了近60%。百度高层把2024年当作大模型决胜之年,这一年百度能赢得多大市场,将直接决定它未来的体量。

 

  携程:一年赚回疫情三年的损失。三年疫情让携程累计经营亏损28亿元,但2023年前三月,携程已挽回大部分。截至2023年9月底,携程年内累计经营利润超过91亿元,相当于2019年全年水平。2023年上半年末,携程现金超流过600亿元。作为国内最大在线旅游和机票预订平台,携程丰富的供给和高粘性客户间相互催化,推动其快速复苏。在疫情结束后的旅行反弹里,平台的恢复远快过平台上的酒店、航空公司。这与酒店业分化的业绩以及航空公司的挣扎形成反差。据民航总局通报,2022年和2023年国内民航业分别亏损超2000亿元和300亿元。

 

  贝壳:在脆弱的市场里获得创纪录的利润。贝壳从北京的房屋交易中收2.5%佣金,而美国是经纪向买卖双方各收3%。现在正是供需变化的时候。2023年,中国新房交易量创八年新低,销售额回到大约2016年的水平,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7.3%。贝壳找房即将在这样的市场里收获创纪录的利润,2023年前三季度,其营业利润已达49.7亿元。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逾40万家活跃门店、近40万名活跃经纪人以及近5000万每月至少打开一次贝壳应用的用户,2023年上半年贝壳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收入取得两位数增长。主管部门一步步解除房屋交易的限制,央行指导商业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根据Wind数据,2023年9月全国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4.02%,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还低。据新华社消息,北京链家中介服务费率在去年9月从2.7%降至2%、收费模式也从买方全额承担改为买卖双方各承担1%。贝壳没有机会拿到更多抽佣,但依然迎来了最高的利润。国企开发商带来收入和利润基本盘,同意更快、更贵结账的地产商贡献高回报。去年三季度,贝壳在房屋交易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利润率继续升高。脆弱的市场反而给了贝壳增长的动力。

 

  小红书:来到用户和商业化收入增长的关键节点。2023年初,小红书的日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关口,但用户在线上的所有需求都被各类app满足,支撑公司过去用户增长的动力已经消弭,小红书计划用“线下活动”“线上社交”等方式促进用户进一步增长,但效果未知。商业化方面,小红书也来到了向商家证明自己促成交易能力的关键节点。差异化的直播电商是这家公司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不同于短视频平台、传统货架电商平台,没有流量和货盘优势的小红书选择押注“买手电商”,靠一个个在垂直领域具有专业能力的买手提供优质直播内容,引导用户购买。广告业务也更多和交易接轨。去年底,小红书宣布将与电商平台、广告主建立数据回传机制,以此量化、优化平台上种草广告带来的加购、下单等转化效果。此前,小红书只提出了衡量单个笔记种草能力的“种草值”,但种草与转化之间的关联并不清楚。数据回传后,小红书的商业价值将以投入产出比的形式更加直白地摆在商家面前,并加入跨平台比较。如果效果不及预期,广告主对小红书的耐心终会耗尽。

 

  滴滴:好消息是不缺司机,坏消息是市场已经变样。滴滴app在2023年1月回归市场。最大的好消息应该是不缺司机了,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148.2万名网约车司机,总量达到657.2万人,创历史新高。滴滴的数据则显示,2023年1-10月平台增加了142万新司机,活跃司机数量达到586万。坏消息则是市场不再有大的增长。2023年,中国网约车市场日均单量约2496万单,比2022年的1909万单,2021年的2295万单都要更好,但落到每个司机头上,由于这一年供给端的大幅增加,他们个人接到的订单减少,收入也变少了。滴滴尝试调低打车价格,发放更多的补贴以刺激市场,但这些动作的效果有限,当人们越来越谨慎消费,网约车市场虽然在疫情之后重回增长,但也在加速触及天花板。滴滴面临的挑战是,平台无法依靠一己之力把蛋糕做大,但却面临给几百万名劳动者分蛋糕的问题,如何让大量涌入平台的司机尽可能多挣到钱,这当然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却不是依靠一家企业能做到的事。

 

  哔哩哔哩:进入盈利能力考核期。2022年初哔哩哔哩(B站)CEO陈睿向投资者表示,2024年公司将实现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盈亏平衡。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B站净亏损超过28亿元,尽管对比2022年同期减亏近半,但与公司的扭亏目标仍有较大距离。在大会员人数增长缓慢、承载市场希望的新游戏遭遇下架后,B站只能更加依赖直播和广告业务提振收入。目前B站直播日均活跃用户数量占整体活跃用户的1/5左右,与陈睿的预期相差甚远。为提高渗透率,B站为直播开放了更多流量,同时降低公会主播的分成比例,以提高直播业务盈利能力。广告方面,B站还在补建基础设施。这些能够增收的改变同时伴随着代价。向主播分成比例减少,意味着本来没有流量优势的B站更难留住主播;眼前跳出更多广告后,主站用户也可能出走。2024年,B站的处境就像手持平衡杆在钢丝上行走,一端是投资人对公司加速变现的压力,另一端是创作者与观众在平台上的体验,掌握不好就可能跌落。而向前望去,这家公司的视野中还看不到安全地带。

 


232023年中国B2B行业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近日,艾瑞数智发布《2023年中国B2B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政策支持、技术进步、数字经济增长与资本助力为B2B行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B2B行业规模持续攀升,平台运用综合服务能力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全流程、全场景赋能。以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从组货策略、产品设计、内容营销等多维度提升平台增值服务能力和营销效率,推动行业数智化渗透率持续提升。平台方与品牌方实现优势互补,基于平台方流量优势与品牌方高效的私域运营解决方案,打造公私域联动的精细化客户运营体系。

 

  据艾瑞测算,2023年我国B2B增速有望恢复疫情前水平,推动行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未来随着线上交易习惯的不断巩固,B2B行业线上化渗透率将会进一步提升,有望2025年达到近20万亿元水平,并就B2B行业上下游难点与建议提出2组观点。

 

  一是B2B产业链下游痛点。传统采购流程效率较低,交易前,企业从产生采购需求到确定供应商,就要经过多轮筛选与考察,当企业所需的SKU数量较多时会面临极高的采购成本。传统采购交易时多依赖人工,从看货到发货,沟通成本较高,决策周期较长,容易积压货款,对于大型企业发展易产生不利影响,中小型企业更可能会因此面临生存危机。交易后,进一步的售后服务与定制化服务有限,导致客户粘性降低,客户容易受渠道商与中间商支配,在后续采购时会面临重新选择供应商的局面。建议B2B平台赋能下游采购方,运用平台能力优化采购体验。B2B平台不断提升采购体系的标准化程度,逐步简化传统采购流程,使下游采购企业能够更直接地与上游供应商交流。B2B平台通过拓宽产品信息维度、整合采购供应链体系以及提升一站式服务与一系列增值服务的能力等,进一步颠覆传统采购流程,下游企业在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售后维权与仓储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是B2B产业链上游痛点。传统B2B上游商家在业务全流程均存在发展瓶颈。在获客阶段,受制于下游企业客户类型较多,上游商家往往会面临下游场景定位与需求分析的困境,难以进行精准营销进而激发企业的采购决策。在识客与转化阶段,部分上游商家的全渠道线索运营能力较低,线索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导致商机转化效率较低。在复购阶段,由于缺乏后续的存量客户运营体系,客户粘性较低,导致难以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客户复购率普遍较低。就行业环节来看,在传统交易体系中,市场管理效率与规范度较低,且交易渠道过多,导致上游商家对交易流程的控制程度较低。建议B2B平台赋能上游品牌方。B2B平台推动行业全流程数智化、规范化发展。B2B平台围绕商家核心痛点进行全链路布局,在营销领域,平台建立覆盖用户全生命流程的营销体系,可帮助商家提升获客能力与客户运营效率,最终实现复购率的提高。从渠道商管理与供应链角度看,B2B平台借助自身积累的巨量数据,可在数据支撑下达到管理和履约的最优解。最后,基于平台的中间属性,能够进一步促进市场规范,并加强采购流程监督,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报告》指出,中国B2B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应用落地,B2B行业数智化渗透率将持续提升。随着用户迭代产生的线上化采购需求逐步凸显,头部B2B平台积极探索AI、物联网及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B2B全链路的深度融合,以驱动B2B全链路向数字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现阶段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应用革命已拉开序幕,AIGC技术能够适配多个B2B行业发展场景,如辅助商家优化组货策略、辅助商家产品设计、延伸平台增值服务及改善平台营销效率等,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大语言模型的实用性,推动B2B行业数智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最终实现B2B行业高效率、精细化及前瞻化运营。二是以培育核心采购商为导向,打造公私域联动的运营模式将成为商家长期经营的核心引擎。基于公域流量成本上升与私域运营获客难的双重困境,降低获客成本已成为商家的首要任务。考虑到B2B采购行为会较大程度受到采购决策人的影响,类比于B2C公私域联动运营模式,未来商家可以借助公域平台为私域运营导入流量,结合高效的私域运营解决方案来打造精细化客户运营体系,并以核心采购商为枢纽站,通过核心采购商自发安利品牌破圈,以形成私域反哺公域的涟漪传播路径。商家基于公私域联动所沉淀的客户数据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与终端服务能力以反复触达潜在采购商,助力商家长期经营。

 


24、2023年四季度阿里B2B营收增长16.83%(亿邦动力)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最新业绩报告显示,2024财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达2603.5亿元。其中,阿里B2B业务(含中国商业批发1688和国际商业批发阿里国际站)合计实现营收105.64亿元,同比增长16.83%。

 

  分业务板块看,淘天收入为1290.7亿元,同比增长2%;云智能收入为280.66亿元,同比增长3%;菜鸟营收284.76亿元,同比增长24%;经调整EBITA为9.61亿元;本地生活收入151.60亿元,同比增长13%;阿里国际数字商业收入285.16亿元,同比增长44%,整体订单同比增长24%。

 


25、2023年我国物流总额增长5.2%(人民日报)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52.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增速比2022年全年提高1.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增长3.9%、5.4%、4.7%、5.4%,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恢复态势,全年回升势头总体向好。

 

  2023年,我国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市场需求规模恢复加快,高端制造、线上消费等新动能领域回升明显。物流供给质量稳步提升,多式联运、航空货运等协同高效物流服务全面发展,并呈现三个特点。

 

  一、经济结构转型进程加速,物流需求协同发力。从产业领域看,全年装备制造物流保持良好回升态势,增速高于全部工业物流2个百分点。从产业业态来看,电商物流、线上服务等新业态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电商物流指数均值为110.1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均比上年有所加快。

 

  二、物流发展环境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超10%,物流基础设施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增建设国家物流枢纽30个,累计形成125个覆盖全国、类型丰富的物流枢纽体系,为产业与物流聚集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物流运行效率持续改善,单位物流成本稳中有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增长动力明显回升,服务业占比回升至54.6%,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26、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十大趋势(经济观察报)

 

  近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伏羲智库共同总结发布《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十个趋势》。

 

  一、2024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数字生态将进一步融合。面向数据要素市场、企业数字化场景的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二、2024年面向“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的经济基础设施将加快布局。宏观层面上,全国统一的数据市场规则开始建立;微观层面上,领先的企业将开始大量探索新型数字化生产关系。

 

  三、2024年是数据资源进入企业财务报表元年。围绕数据资产化,本年度逐渐形成与其相关的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数据资源进入企业财务报表规模有望达到百亿量级。

 

  四、释放数字需求已经成为2024年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政府和产业级的数字需求会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政府主导下,在建设、医疗、教育等领域,有望率先形成规范化的数字需求市场。

 

  五、对第一产业,数字农业将成为全面乡村振兴重要的抓手和驱动力。2024年数据要素市场将与农业深度融合,并开始改变农业生产、流通的传统模式,全国各地将探索规范、可信、高价值的数字农业新范式。

 

  六、对第二产业,2024年工业互联网建设将会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在百花齐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下,将会形成大量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七、对第三产业,围绕数据要素市场的第三产业在2024年将会快速兴起。传统三产的数字化转型也将加速,尤其是数字金融、数字健康、数字文旅、数字科创等产业,2024年会涌现大量新模式。

 

  八、跨境数据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2024年将有重要突破,相关的技术、法规体系将初步建立。中国将成为建立数据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贸易规则的倡导者、先行者。

 

  九、“数字”与“绿色”是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数字化与绿色化将在2024年通过建立碳数据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深度融合,企业将通过数字化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化、通过绿色化获得更高价值的数字化,数字碳中和路径初见雏形。

 

  十、2024年地缘政治局势将引发网络空间治理模式的进一步转变。全球数字合作与治理的新平台不断涌现,中国将在全球数字治理秩序建立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企业将迎来数字领域全球化的新机遇。